【作为画家的李斌,很能知道绘画的门道,作为一个从那个年代过来的画家,他与陈宜明、刘宇廉合作创作了连环画《枫》。
《枫》在年第8期《连环画报》刊出后,引起了社会上爆炸性的反应。假设当时已是今日的网络时代,那么其反应会将无数网络堵塞,而在当时的表现方式,是编辑部收到大袋大袋的读者来信。
这种反应大大超过原作同名小说引来的反应。其原因几乎可以肯定是所谓的“视觉冲击力”。由于三位作者均是当年的红卫兵,因此所描绘的一切细节都来自生活真实,而武斗的血腥,以至藤帽、钢盔、冲锋枪,都是冲击视觉神经的暴力象征,在此之前无论是绘画、电影,都尚未展示过这类视觉图像,因此引发了震撼效果。
连环画《枫》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伤痕文学”的第一块里程碑,从此揭开了民众思想解放的序曲,所以,由李斌点评胡杰的这组木刻作品,另有一番深意......】
我对大饥荒的全部想像在胡杰木刻中纪实般地展现了。
胡杰依据纪实文本资料想象着、构思着,在木板上刻出了这段史实的暗黑与惨白。
胡杰刻得着力使劲,却看似随心仼意;胡杰刻得大刀阔斧,却尽显平静稳健。
我爱挑剔构图的瑕疵,直觉胡杰木刻的构成,每一幅皆属严瑾、独特。
胡杰一定仰慕不少中外版画先辈的佳作,但在他的版画中不见仼何他人的?迹,黑白配置、疏密界定、尺幅长宽都是胡杰的特质。
胡杰用刀狂放但杂而不乱,细节微雕却利落不腻。刀痕式样林林总总,散落有序言之有物:无论表现大地的悲凉或是人体的堆集,震慑观众的是画面上的节奏韵律。
胡杰是一位有思想见地的视觉艺术家,他看似不经意地将有线广播喇叭安置在合适的某处,略有中国特色记忆的观众都会明了那是唯一的最快速的有声信息的来源;由记事起,皆知个人不容突显出群体,多幅集体组合重现了那集权下的的万众表情:无奈、麻木。仰望升腾空中的饥饿难民,观众能听到死魂灵的呼号。
观感繁杂,心知肚明......
如同历史老照片:真切、雄辨。
又是老道的木刻:刻骨、铭心。
附:连环画《枫》节选
预约品鉴及购藏联系:-
中国油画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