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用最少和最简单的象征表达出最多和最深刻的思想,谁就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出生于莱茵河畔小城杜塞尔多夫(Dusseldorf)的著名诗人海因里希·海涅如是说。年以后,一名来自中国的青年艺术家游历至如今已有高尚艺术之都之称的杜塞尔多夫,进入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学院,追随着诗人的脚步开启了他的艺术征途——用至简的木材雕刻至深至繁的佛理和禅意。
78年出生陶轶还有很多身份,他是一个艺术家,一位大学老师,一个爵士即兴演奏者。雕刻木质佛像原本是专业绘画以外的一个爱好,对佛像的热爱是早年就有了,真正自己动手造像是大约两年前开始的。他经常研读一些佛教的书籍,跋涉去欧洲搜集关于中亚佛像的资料。随着佛像越做越多,爱好也渐渐变特殊了,特别做到一定数量以后。“我愿意一直做下去,停不下来。可能它不再是一种爱好了,外在于生活,也在艺术之外,持续就是修行。连续的作品会变成我自己的造像史。”
佛是什么颜色的?遇到这个问题,人们常常想起佛经中的名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在人们心中是无色无相,不悲不喜,朴素的,纯净的。而陶轶则一反常态,用朱红、天蓝、碧绿、金黄等大色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佛的真身。盘坐于莲花上,轻阖目微颔首,参悟天地包容万物。
“创作就像一棵树的年轮一样,从中心开始一层一层丰满起来。”陶轶说话的时候语速不快,但有着老师特有的笃定和说服力,经过音乐、绘画、雕刻等多门类艺术的修行以及建筑、佛法等多种知识的积淀,他的话语也与作品一样丰满且具有禅意。“我喜爱安静的艺术,艺术不是个锤子要打动你。它不发声是最美的,像座雪山一样,冷峻,唯美。美是永远在心里,只是当下说不出口。”作为一名艺术家,能够安静地做艺术,用简单的木材雕刻出深邃的禅意,足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