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黄永玉续写走读生涯

白癜风怎样防治 http://m.39.net/pf/a_4580459.html

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九,黄永玉先生98岁生日之际,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悉,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三部《走读》,已完成编校下厂印制,即将新鲜出炉——人文社以新书预售向黄先生贺寿。该书责任编辑刘稚透露,黄永玉先生还在继续创作《走读》(3)及后续内容,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将继续出版这部独具价值体量庞大的佳作。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这部上个世纪40年代曾尝试动笔写作的小说,年黄永玉85岁重新正式开笔,迄今已逾十三载。这部“长河”式的小说沿途景致异彩纷呈,境界开阔,气象雄浑。这部系列长篇作品跟人民文学出版社结缘整整8年,迄今,人文社出版了84万字的《朱雀城》、万字的《八年》,以及即将与读者见面的48万字的《走读》(1、2)。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洋洋数百万言,刻画了主人公张序子的传奇:屡屡行走在刀锋边缘,却总能逢凶化吉;胆大不信邪,身无一文走遍天下;他心软多情,为了一些人和事终身牵挂;他勤奋能吃苦,痴迷于天底下最费力的木刻艺术。

此番推出的《走读》(1、2)紧紧贴着张序子,跟着他的脚走,贴着他的心跳呼吸,用他的眼睛看世界。娶了妻室,担着另一个人衣食周全的责任,“活蹦乱跳”的张序子货真价实地进入了成人世界。《走读》专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贫穷的青年木刻家的日常生活:他怎么投奔朋友,怎么得到了第一笔稿费,怎么买到了一双禁穿的鞋,怎么得到了一间市区的租屋而又不堪重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序子的种种活动中,那一餐一餐的饭食写得十分具体,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一箪食、一瓢饮”得之不易。《走读》具备结实的生活质感以及由此生发的关于生活庄严的哲学。

《走读》是一部“流浪艺术家之歌”,捉襟见肘的困窘、难堪中的失望,张序子的日常生活行止细细写出来,没有哀怜、沮丧,倒有诙谐和幽默的勇气,既是歌咏也是感喟。艺术上的孜孜以求、朋友们的善行相助,令张序子毫不马虎地一日一日用心用力地见识生活这所大学堂。

延伸

他的人生和时代紧紧缠绕

黄永玉曾说,“活得这么老,常常为这些回忆所苦。”今年98岁的黄永玉,实实在在跟百年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他的人生跟时代和历史紧紧地缠绕。

黄永玉是湘西凤凰人,著名作家沈从文是他的姑表叔叔。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永玉开始木刻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套色木刻《阿诗玛》和猫头鹰、荷花等美术作品。他设计的猴年邮票、“酒鬼”酒的包装,广为人知,深受大众喜爱。因为热爱木刻,像找到父亲一样认准了“木刻工作者协会”,以后这就是他的身份证,以此结交气味相投的朋友。他在闽赣地方认识和神交了一批木刻家漫画家诗人报人读书人,也在这里遇到了一生的爱人梅溪。

在新作《走读》里,黄永玉有一段自况:“我也不清楚,一辈子不晓得从哪里得到和敏悟。上当倒霉之后不叫痛,不骚心,甚至不当是一种教训,把自己的傻行当作笑料去取娱朋友。更不做借酒浇愁的类似表演,让朋友来分担我的小小疼痒。”这番自况可以理解为是“无愁河”三个字的来历:虽然自小到大经历的是满满的哀愁和伤痛,却从不停下来舔舐伤口,只是一味地前行。

人文社编辑介绍说,《朱雀城》出版时,黄永玉给读者的献词是:爱,怜悯,感恩。这是他写作《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的题旨。“虽以木刻和绘画赢得巨大声誉,黄永玉却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他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诗歌作品时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后来他在回忆沈从文的文章里说:要写历史,恐怕就是这种‘长河’式的历史吧?他的这个见解,或许就是我们理解《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洋洋数百万言的钥匙。”该书责任编辑刘稚说。

文/本报记者张知依

统筹/刘江华摄影/比目鱼

供图/人民文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