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 http://www.xuexily.com/提到江西的楼阁,你肯定会想到九江的浔阳楼,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但也有些古楼,散落在江西各地,虽说知名度不高,但在当年也是显赫一时,今天要说的就是位于江西靖安县中源乡的九门楼。中源乡,位于靖安县西南部,当地有句谚语说“身上无棉,不敢上中源”。说的就是当地气温低,因而有“小庐山”的美称。九门楼位于中源乡船湾村,离中源乡不远,在为数众多的清代民居建筑中,九门楼十分引人注目。九门楼的房屋座东北朝西南一字排开,东西长20.5米,南北宽92.8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操场东西长16.8米,南北宽96.5米,面积余平方米,占地面积近平方米。房屋为砖、石、木、瓦结构,正面有九个门,九门楼由此而得名,九个门中有两个大厅门,七个小厅门,门框、门槛都是精凿细磨的花岗岩石,前墙脚也是用数层花岗岩石砌成,砖块都是标准的青砖,前围墙用青砖砌成,其它三面全部用条石和黄土夯实,墙头用石板遮盖,整个建筑气势恢宏,蔚为壮观,成为当地乃至全县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屋内总共有12个天井,间房间,可容70多人居住。左侧大厅为主大厅,厅内天井两侧围栏和厢房门窗上,主大厅分前厅和后厅,前后厅靠天井边的石柱上,刻有两副对仗工整的对联。九门楼最精华部分要数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右边第三个门——主大厅了,厅由一个长方形天井隔成前后2个大厅。天井两侧的围栏和厢房门窗上全部是用木板雕刻而成,以浮雕和镂空雕花组成人物、动物和植物及人文戏曲故事的雕刻图案,有大富大贵的马车造型,肩挑手提的上船情节,领兵带将的棋局激战,更有道人长须飘逸的陶然,男女情窦初开的唯美……雕刻之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那这个九门楼是怎么来的呢?谁建的呢?答案就在九门楼的后厅上方正中悬挂着一块木刻“五世同堂”牌匾里。据牌匾左侧书写及查阅船湾村张氏宗谱,这一块“五世同堂”牌匾,是清宣统元年岁官已酉仲春月为寿妇张树声之妻刘氏旌表而立,那张树声是谁呢?据当地知道这段历史的朋友介绍,张树声,年(清道光四年)生,安徽合肥市肥西县人,但张树声的先祖就在江西靖安县中源乡船屋村一带,不过先祖后来从这里迁到合肥市肥西县南乡。张树声,生前两次婚姻,前妻生一子一女,不久病逝,随后娶刘氏为妻,又生六子一女,共得七子二女。刘氏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八月,殁于清宣统二年八月,即九十一岁,堪称寿妇,并连绵五代,故得“五世同堂”旌表。张树声是淮军历史上仅次于李鸿章的重要人物,也是较为开明的晚清重要官员,历任道台、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等职,张树声是淮军将官中很有政治卓识的人,年,原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因为母亲病故,回乡守丧,由他的同乡兼老部下、时任两广总督的张树声代理直隶总督,放到今天来讲,应该是“多省省长+大军区司令员”,相当副国级官员。张树声,因子孙繁衍,人丁兴旺,即于同治年间兴建了规模宏大的九门楼。为建九门楼,仅筹备砖瓦、石料等建筑材料就用了三年,从动工兴建到竣工又用了三年。房屋四周全部建了围墙,围墙总长度余米,围墙高五尺,前墙用青砖砌成,左、右后三面围墙用条石和黄土建成,墙顶面用石板盖。目前,前围墙大部分保持原貌,右侧和后面围墙已毁。九门楼民居建筑基本保存完好,除局部结构作了一些修改外,这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建筑主体面貌未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九门楼还有下放知青和下放干部居住。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九门楼长居的村民大为减少,此房屋居住最多户数达18户,人口70余人,目前仍在九门楼居住的农户就只剩几户人家。不论是现仍在九门楼居住的人,还是已经从九门楼走出去的人,对九门楼的保护意识都特别强,有不少玩古董的人想把九门楼的木雕品买走,九门楼的主人们从来不予应允。张树声之子张华奎受其父亲影响,思想开明,通晓洋务与外交,展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自张树声之孙张冀牖开始,摆脱了旧家族的羁绊,成为有新思想与新视野的大家族。张冀牖十个子女,均受过高等教育,成为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著名的文化人物,在戏曲、作曲、科技和教育上均有杰出成就。张树声直系后代,开花散叶,生活在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多从事文教与艺术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