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现代版画研究展第二回,“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出。展期至11月5日。
展览中,一批年至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巡展之作,在尘封70多年后首次公开展出。
00:19“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又是新兴木刻运动90周年,我们希望这个展览所提供的资料和思考,能够让广大观众更深入地走进那段极具社会意义的创作和展览的原境,对于构成中国革命美术的基因和线索获得更多具体而微的认知,同时也给当下的人们以重要的精神启示。”展览总监、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表示。
珍贵原件重现
抗战胜利以后,原总部位于重庆的中国木刻研究会于年初迁至上海,并改组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该会在上海的活动一直持续至年,年全体会员集体加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后,自动停止活动。
胡一川《挖壕沟》
作为此间全国木刻界的中枢机构,该会组织了“抗战木刻展”和第1—4届“全国木刻展”,展出的作品不仅首次大规模总结了抗战以来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与成就,并通过新创作的作品折射出-年之间的方方面面。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给观众导览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表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在年受学校委托策划“抗战时期木刻创作展”,与图书馆紧密合作,在特藏文献中整理出与新兴木刻有关的书籍和图像,其中一批,是现代版画会成员之作,在年举行的“现代版画研究展第一回”“白咬着黑——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现代版画会’馆藏作品展”展出的便是这一批作品,该展览荣获了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此次展出的为另外一批,就是年至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巡展之作。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这批木刻作品大多带有完整的衬纸和展览标签,标签包括“第四届全国木刻展览会”“全国木刻展览会”“全国木刻流动展”“广东广雅中学”等5类。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由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主办。
“经初步研究,这批作品很可能是年秋季‘第四届全国木刻展’在上海首展后,组合其他展览作品来粤巡展,因年上半年战事和上海解放而滞留广州至今。”胡斌说道。
汪刃锋《骡车》
而在公立美术馆中关于“木协”作品的系统收藏非常欠缺,这批来源于不同巡展的原作,有相对的完整性,对研究新兴木刻运动在年至年的活动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而与这批珍贵的木刻原作呼应,展览现场还呈现了那个时代的多幅历史照片和文献,建立起一个“关于展览的展览”框架,力求让观众“身临”历史中的展览现场。
以木刻作品触摸时代脉搏
据介绍,本次展览展览共分六个单元,包括“抗战木刻总检阅”“民间疾苦的呼喊”“现实生活的日常”和“旧世界的新憧憬”等。涉及的版画家有相当一批都是中国新兴版画史上的重要人物,包括古元、胡一川、李桦、邵克萍等。
展出的古元的代表作之一《人民的刘志丹》,作者采用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讲述了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刘志丹在深入农村看望群众的时候,人们簇拥着他,有的拍着他的肩膀,有的深情地凝望着他,生动地再现了刘志丹和群众亲如一家的军民鱼水情。整个画面质朴生动,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李桦《怒潮组画之一:起来》
李桦的作品《怒潮组画之一:起来》也在展览中展出,该作品是李桦《怒潮》系列作品中的一件,这四件作品分别是《挣扎》《抓丁》《抗粮》和《起来》,是李桦艺术生涯巅峰时期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反映的是20世纪40年代,农民被国民党政府残酷压榨与剥削、生活苦不堪言、继而奋起反抗的场景。《起来》是组画的高潮部分。作品中,农民愤怒的情绪已经到达顶点,像决堤的洪水以及燎原的大火汹涌喷发出来,他们举起枪支,振臂呐喊,奋不顾身地迎接前方的枪林弹雨,其势如排山倒海,地动山摇。作者运用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构成充满动感的画面,夸张变形的人物流露出悲痛和愤怒交织的感情。
王麦杆《卖笛子》
展览也展出了在抗战胜利以后,描绘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场景的作品,这部分作品在当时并不鲜见,比如沙丁的《水市》、王麦杆的《卖笛子》、辛易的《灯下》等,其中不仅有风景、人像,更有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摆摊行商、出工务农,以及片刻的安宁与恬静、艰难生活中点滴的欣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