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为人民:延安美术史》韩劲松著江西美术出版社
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延安美术创作与国运、与时代、与人民紧密相连,涌现出了一批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对新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部延安美术史,就是一部鲜活而生动的党史和革命史。《艺术为人民:延安美术史》以全景的视角,呈现了一幅延安美术创作的瑰丽画卷。
本书共分为六章,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和方法论,对延安美术的发端,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的美术教育,民族化、大众化的美术运动,延安美术思想的争论等一系列命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特别是对延安美术的历史内涵、体系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动因进行了充分的探讨,这不仅是对中国革命美术的阶段性总结,更对当今和今后社会主义美术发展之路提供了启示。书中还展示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献和图片,还原了延安美术历史的真实情境,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浓厚的时代气息。
延安美术,有其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指向,即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至年抗战胜利这期间发生在延安及陕甘宁边区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的总称。延安美术是在历经长征到达延安的苏区文艺工作者、上海左翼木刻家以及全国各地来延安的美术青年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形成自身特色的。本书讲述的延安美术,就是这个时期和地域中的美术创作活动。
延安美术的发展历程,与鲁艺紧密相连。延安时期的美术工作者,绝大多数来自这所学校美术系的老师和学员。而鲁艺的建设和发展,也经历过摸索、“正规化”和整风不同的时期,可无论在哪个时期,鲁艺美术专业的师生们,总是将理论教学和深入生活的美术创作紧密相连。当时的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师生们自己挖窑洞、建校舍、做教具,在延河洗漱、露天上课、室外作画,还上山开荒解决生存问题。鲁艺办学与发展,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其教学时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都进行过探讨。年5月30日,即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不久,毛泽东同志专门在鲁艺发表演讲,号召师生们向劳动人民学习,站在工农兵这一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鲁艺美术系在7年多的办学时间里,培养学员人,这批师生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大都成为文化宣传的骨干力量,后来也为发展和繁荣新中国社会主义美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术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根本问题就是为谁创作、创作什么、如何创作。年5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延安美术的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美术工作者也清楚深入生活的重要性,但是在群众中他们时常被当成客人看待,并没有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另外,美术工作者对当时西方流行的一些表现技法也有“追随”,对美术的功能、美术的社会作用等,存在多样化看法和争论。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延安美术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术工作者明确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文艺新方向。美术工作者深入到工厂、农村和部队,参加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会活动,思想和感情发生新变化,不仅拓宽了创作体裁,对新美术创作需要运用民族、民间形式的重要性也加深了认识。美术工作者在创作中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改进自己的作品,吸取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美术的艺术精髓,借鉴西方美术科学的写实手法,使得美术真正走进工农大众之中。同时,美术工作者也意识到,开展美术普及工作不仅是为了满足当时边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关乎艺术本身的发展和提高。
延安美术创作中,版画一直都是精彩之笔,涌现出江丰、古元、彦涵、胡一川、石鲁、萧肃、张望、计桂森、王式廓、沃渣、力群等一批优秀的美术工作者。他们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