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印学丨王者利晚明印坛趋俗现象研究

·为阅读方便,文章经过编辑加工。

晚明印坛趋俗现象研究

王者利

晚明是中国流派印发展的繁荣阶段,受当时俗文化的影响,晚明印坛也伴随着种种“趋俗”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对“古”这一审美理念的误解,以奇怪为古,致使印章有怪俗之弊;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当时木刻印谱的影响,木刻印谱很难体现古印精髓,多板滞,也导致了晚明印坛的板俗之病。

(二)

晚明印坛“板俗”现象

晚明《顾氏集古印谱》的刊行带来了篆刻艺术的繁荣,更准确地说,木刻翻印的《印薮》的刊行使得晚明印人的篆刻热情空前高涨,也带来了晚明印坛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顾氏集古印谱》原石钤拓本仅二十部,虽标价“白金十两”,却也在面世之初就被竞相购去。

甘旸曾言:

隆庆间,武陵顾氏集古印成谱,行之于世,印章之荒,自此破矣。[8]

但是此印谱毕竟发行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当时印人的需求,于是,顾从德委托罗南斗在原《顾氏集古印谱》的基础上扩充玉印二百二十余方、铜印三千二百余方,于万历三年(一五七五)成书,并定名为《印薮》。

《印薮》的面世对晚明印坛影响巨大,虽在《顾氏集古印谱》出现之后,张学礼、程远、朱简等人汇集的十余部印谱面世,但在影响上却远逊于《印薮》。

赵宧光对此曾言:

及顾氏谱流通遐迩,尔时家至户到手一编,于是当代印家望汉有顶。[9]

足见《印薮》影响之广。

《印薮》影响虽广,但引起的问题却也极大。

由于此谱是木刻而成,在翻刻之时,极易造成线条板刻失真,很难反映出古印原有的神采。对此,当时印人多有批评。认为其古法已『澌灭无遗』;『章法、字法虽在,而刀法则杳然矣。』

张纳陛则更是直言道:

指《印薮》以为汉,弗汉也,迹《薮》而行之,弗神也……摹印并其剥蚀以为汉法,非法也。《薮》存,而印之事集;《薮》行,而印之理亡。[10]

足见印人对木刻《印薮》板刻失真、不能反映古法一事耿耿于怀。

而王穉登更是以《印薮》的刊行为界限,将晚明印坛划为两部分,他在《古今印则》跋中说:

《印薮》未出,坏于俗法;《印薮》既出,坏于古法。恂俗虽陋,泥古亦拘。”[11]

祝世禄受其影响,在《印隽序》中也说:

《印薮》未出之时,刻者病鄙俗而乏古雅;既出之后,刻者病泥迹而失神情。[12]

可以说,“病鄙俗而乏古雅”与“病泥迹而失神情”恰是对晚明印坛的整体概括。我们将《顾氏集古印谱》与《印薮》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线条、转折还是字形等方面,《印薮》都有很大的失真,神采大失。

读晚明印人印谱,我们也不难发现,当时印人受木刻印谱影响,板滞现象随处可见,可知当时印人对印坛的批评并不是无的放矢。

注释:

[8](明)甘旸,《印章集说》,见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第七十六页。

[9](明)赵宧光,《金一甫印谱》序,见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第四六一页。

[10](明)张纳陛,《古今印则》序,见《历代印谱序跋汇编》,西泠印社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第六十七页。

[11](明)王穉登,《古今印则》跋,见《历代印谱序跋汇编》,西泠印社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第七十页。

[12](明)祝世禄,《印隽序》,见《历代印谱序跋汇编》,西泠印社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第八十五页。

学术·印学丨王者利:晚明印坛趋俗现象研究(一)晚明印坛“怪俗”现象

[待续……晚明印坛趋俗现象研究(二)晚明印坛“板俗”现象]

雅昌二玄新版安思远旧藏善本《石鼓文》

石鼓安,国运昌

我们一起

谛观善本、品读经典

现价75折:元(定价:元)

更多雅昌二玄书籍推荐

《安思远旧藏善本碑帖选》之《石鼓文》

更多详情:安思远旧藏“最善本”《石鼓文》付梓出版,即将发行!

《安思远旧藏善本碑帖选》之《十七帖》

更多详情:安思远旧藏《十七帖》75折预售,收藏从速!!

《安思远旧藏善本碑帖选》

更多详情:官宣:“中国古董教父”安思远旧藏善本碑帖,将由雅昌携手山东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

《原色放大法帖选》

更多详情:原色!放大!高清!雅昌二玄新版《原色放大法帖选》即将面世

《并峙双辉》

更多详情:行书名品晋唐之韵《并峙双辉》

《十钟山房印举》

更多详情:最善本《十钟山房印举》

《鸳鸯志》

更多详情:最有爱的《鸳鸯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