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0项海陵区第5批非遗名录公布

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 http://m.39.net/pf/a_4613585.html

近日

海陵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项)公布

一起来了解下↓↓↓

01传统美术

海陵烙画技艺

申报单位

泰州市海陵区文亭画廊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我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画种,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

海陵烙画当前主要传承人张文亭,自幼酷爱画画,博览各类画种,特别喜爱烙铁画的创作。他勤奋学习,熟练融合西洋画的明暗处理与中国画之精典这一体,运用尖、扁、圆、方、大小不等的“铁笔”电烙铁,在木板、葫芦、竹片、三合板、宣纸、丝绢等材料作画,还尝试在蛋壳上烙画。张文亭的烙画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已成为高雅艺术欣赏品、收藏品和馈赠礼品。

海陵雕版刻板技艺

泰州谦牧堂雕版艺术有限公司

雕版印刷技艺古称版刻、梓行、雕印等,是指将文字图像反向雕刻于木板,再用以印刷,雕版是雕版印刷的核心与重要环节。

海陵区华港镇宋金荣,自幼喜欢刻刻画画,先随叔父启蒙学习,后师从雕版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陈义时、著名版画家顾志军学习雕版和木刻年画传统技艺。

年4月成立了“宋金荣雕版印刷工作室”,以传统手工雕版印刷为核心的技艺团队,继续承接古版修复雕版刊刻,印刷服务和线装古籍设计制作,运用雕版印刷工艺个性化制订请帖、信笺、印谱、牌匾、木活字等文创品,使这一古老技艺不失传。

海陵钩编技艺

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泰州的钩编技艺是19世纪初从上海滩传来的,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本地许多妇女从事与钩编有关的工作,随着历史的传承和钩编技艺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地域代表性的文化产品。

一根钩针,一条棉线,即可编织出毛衣、连衣裙等数十种服饰,如再配合布艺、蕾丝等现代服饰材料,还能纺织出各种时尚的晚会礼服、装饰画,使得这项技艺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赵氏微雕

泰州市海陵区张怀瓘书画院

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艺术工艺。是集中国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所表现出来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东西。微雕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钢笔杆、毛笔杆或零点几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其作品要用高倍放大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02传统手工技艺

海陵小磨麻油制作技艺

泰州市泰源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小磨麻油是海陵地方特色产品,已有几百年历史。清光绪二十五年,海陵城北“泰源王家酱园店”生产的小磨麻油很有名。

因其制作工艺坚持“三清三净”的要求(三清为:芝麻产地要清,芝麻存贮要清,淘洗芝麻水要清;三净为:芝麻淘洗要净,炒芝麻出烟要净,加水搅拌要净),制作的小磨麻油清透醇香。

据海陵夏绍侯《耐庵笔记》记载,年泰源酱园店生产的小磨麻油参加了中、美、英、法诸国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被评为一等奖。一直传承到第四代,于年成立了“海陵区知味堂调味食品厂”,后改为“泰州市知味堂食品有限公司”,继续使用祖传生产设备采用“水代法”工艺制作小磨麻油。为了传承祖上的字号,在年成立泰州市泰源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知味堂”品牌发扬光大。

海陵小磨麻油采用优质芝麻、深井无污染的水,运用传统技艺生产,油质味香醇厚,营养丰富,深受百姓喜爱,现已进入商店和超市销售。该公司正在扩大规模,把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油品质量,使之成为海陵名优特产品,海陵食品名片。

泰州蟹油制作技艺

泰州市建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泰州蟹油的传统技艺在泰州海陵流传已久,老泰州饮服公司萃绿饭店的白案大师傅单如山老先生,便是熬蟹油是个中高手,相传是熬蟹油这一传统技艺的发明者。

后来,单如山将这绝活儿传给了其子——饮服公司泰州饭店的白案大师傅单玉瑞,单玉瑞又将这技艺传给了女儿单德珠,她在饮服公司海春茶社干到退休,今年仍然健在,已有82岁的高龄。

如今,继承熬蟹油这门技艺的是单德珠老人的儿媳妇纪忠萍,心灵手巧的纪忠萍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更将它发扬光大。

纪忠萍熬制蟹油有其独特之处,她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便是采用了“加热除腥法”,使蟹黄蟹肉在保持鲜美的同时,减少了腥异味,从而色泽更加美观,味道更加醇香。熬制好的蟹油,既可作为菜肴的主料,也可以作为菜肴的配料,还可以用作烹饪的调味品,酸辣咸鲜,各具其妙。

海陵脆饼制作技艺

泰州市海陵区新星食品厂

脆饼,顾名思义是酥脆香甜的饼,属于干式烘烤类茶食。早在明、清时期,海陵人用出产的优质小麦、大米、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等为原料,加工生产各种食品,其中茶食店遍布城乡,脆饼就是茶食店生产与销售的食品,受到人们喜爱,世代相传至今。

海陵脆饼传统生产技艺,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要经过配料、制皮、制酥、压皮、包酥、成型、粘芝麻、烘烤等20多道工艺流程,采用精白面粉、优质白砂糖、纯净植物油、纯白芝麻为原料,用传统的小筒炉烘烤。原料搭配比例、烘烤温度把控十分重要。烘烤出炉的脆饼,色泽金黄,香甜酥脆,营养丰富,健脾开胃,价廉物美,老幼皆宜,颇受人们的喜爱,也是馈赠礼品。

传统(音:采)儿粥制作技艺

海陵区明灯堂食品店

古海陵区一带,素有“鱼米之乡的盛誉”,物产丰富,盛产大麦、小麦、玉米、元麦(又被称为青稞),但古海陵区由于地理因素,常常闹水灾,导致老百姓颗粒无收。

民间相传,有一年饥荒的时候,海陵区的天庆道观设立了粥厂,向民众施粥,但由于人多米少,道观内道士们就借助道家养生方式,制作出了用少量米就能帮人们补充身体能量,调养身体的制粥方法,救活了一大批人,民间之所以发音为“(音:采)”儿粥,而非碴子粥,也是取道家采集食物精气之意!

(注:在秦汉神仙方术流行时期,古海陵就建有“江海会祠”是盛行道家修行,某些方面的名声,远高于句容茅山)

如今,我们只能看到天庆观中出土的“粥厂”石碑了,但是用玉米碴、大麦碴制作的儿粥,确实符合了中医食养的调脾养胃,补益精气,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食养原理,使民众受益不浅,故能顽强地根植于民间,融于人们生活当中,千年不断!

0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海陵三义刀

泰州市海陵区武术协会

“三义刀”创始于少林,历传至今已千数百年。据传“三义刀”套路及刀法当时主要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民间流传,后来河南人刘得胜浪迹江湖,流落到江苏泰州海陵开武馆授徒习练“三义刀”。

“海陵三义刀”动作勇猛快速、激烈奔腾、坚密裹身、雄健剽悍。整个套路演练起来舒展大气,刀法丰富,刀势雄健,造型优美,深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海陵三义刀”作为传统武术套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冷兵器时代产生的原生态武术精粹,是海陵区不可再生的传统文化资源,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弥足珍贵。

历年来,市、区文化体育部门和市、区武术协会开展大型群众健身和武术交流比赛活动,“海陵三义刀”都作为一个优秀传统武术节目上场表演,在社会上和武术爱好者中得到很高的评价和喜爱。

04民俗

海陵双墩庙会

泰州市海陵区京泰路街道双墩社区

庙会是以庙宇为依托,在特定的日期举行的,集祭祀神灵、交易货物、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民间集会,在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

海陵区双墩庙会,因多种原因而沉寂多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又逐步兴起。

双墩社区有一座建于清道光五年的普庆庵,供奉观音菩萨,由于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社区百姓捐资重新修建,普庆庵焕然一新,庙会又悄然恢复。每年举办两次,农历2月19日(观音出生日)、9月19日(观音成佛日),每次会期一天。

双墩庙会是社区群众自发自愿参加,主动捐款,会长及其组织机构是民间产生的,得到群众充分信任。庙会活动井然有序,在周边地区产生较大影响,庙会的规模和内容近年提升,成为社区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日。

新闻链接

泰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泰州的主城区,海陵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美称。

年至今,海陵区的非遗保护工作已整整走过了十多个年头。截至目前,海陵区非遗保护中心先后组织了五次区级非遗名录的申报评审工作,共计5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被区政府公布为海陵区区级非遗保护名录。

其中,“扬泰盆景剪扎技艺”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泰州道教音乐”,“泰州白酒酿造技艺”、“海陵撂石锁”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泰州干丝制作技艺”等8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名录。此外,海陵区东方糕点厂被命名为泰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基地,全区共有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1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