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让张艺谋收获奖项无数,同时这部用一个多小时便道尽几个女人一生悲凉的电影,也让恢弘庄重的“晋派建筑”走进人们的视野。
“山西大院”,这片黄土地上几经沧桑变化的地域风情,终于在时光流转中重新被人注视。
//
不过与人们普遍认知有所出入的是,“晋派建筑”并不仅仅指山西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的“大院建筑”,还包括了陕甘宁一带的建筑,只不过整体之中,以山西的建筑风格最为成熟。
所以,晋派建筑在风格上其实有两个分类,一类是我们熟悉的山西“大院建筑”,一类是分布于西北的“窑洞建筑”。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中国民居形式,这种“穴居式”民居最早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冬暖夏凉、不占用耕地,把环保和实用完美结合,被称为“天然空调”和“绿色居室”。
正是黄土高原的粗犷养育了陕北人民的豪放不羁,豪爽的陕北人也选择“窑洞”这样不拘小节的居住形式,暗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可能也是大自然与人类不可道破的玄机。
在窑洞形式中,“靠山窑”应用比较多,因时就势依山而建,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下沉式窑洞”则需要挖出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修建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建筑思维之奇特在民居中也是独树一格。
“四合院”的“对称性”也是“晋派建筑”中大院和窑洞同时具有的一大建筑布局特色,“大院建筑”的主要代表作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皆是如此。
除此之外,“晋派建筑”还有与“皖派建筑”相似的特点:
高墙深院、四水归堂等皆有体现,不同的是皖派整体风格细腻雅致,而讲究对称性的晋派更靠近京派的气势恢宏,在各派风格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这些特色表现在各处细节之上:
晋派建筑中屋顶曲线多是“先陡后缓”,不仅美观而且受力更加均匀,在排送雨雪的功能上更具优势,细分有歇山顶、硬山顶、攒山顶、平顶、尖顶等等,风格各异造型优美。
梁架结构上多采用木质为主,由立柱、横梁等主要构件相互穿插排列组成,形式灵活多变。这也是晋派建筑内部空间层次感和丰富性都更为显著的原因,古建筑的艺术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装饰外部的柱子及门窗更是沿袭了清代“纤细繁密”的特点,极尽装饰之能事。在细节部分用精湛的木雕、砖雕、彩饰等技艺塑造出神态各异、寓意不同的纹样,体现宅邸主人的修为和期望。
比如“屋顶式门厦”上方通常会有飞鸟走兽、人物花草,书香门第还有出现书籍竹子等图案,与下部的檐柱和抱鼓石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大门向外展示着宅主人的气度与风范。
//
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说:
“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
而上述所有特点皆可在大院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中找到对应之处。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是清代著名儒商乔致庸的府邸,整个院子呈对称的“囍”字型,总共占地平方米,有6个大院,20个小院,间房屋,四周都是高十余米的青砖围墙,每个院门上都有风格各异的雕刻,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盛誉。
在建筑格局上,它继承了西周时期“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完全遵循封建等级建筑制度,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也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实现了上下尊卑有序、内外男女有别的区隔,集中体现了乔氏家族的治家理念。
这种理念与曾经闻名天下的晋商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晋商文化照壁
//
清末民初时,山西晋中经商风气极盛,乔致庸便是一位弃笔从商的儒商,同时晋商的诚信作风让晋商的商业版图得以迅速扩张,遍布全国各地,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票号”。
山西票号最盛之时甚至曾扩大到莫斯科、日本等国,其文化与精神深深影响着中国近代金融史,并成为我国银行的前身。
富甲一方的商人衣锦还乡之后,便花重金修建大院光宗耀祖,并将封建礼法观念延伸至建筑之中,于是便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座座砖雕木刻,气势威严、精工细致的“晋派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晋商年的兴衰史。
晋商文化和晋派建筑两者互相影响,成就了彼此。
乔家大院大门口的照壁上是一个硕大无比的“福”字,背面是石刻的“百寿图”,一百个寿字各有风采,是乔致庸的孙婿、近代篆书家常赞春书写,寄予了人们对“福寿双全”淳朴的向往和期待。
“百寿图”两旁是名臣左宗棠题赠的一副寓意深刻的篆体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楹额为“履和”,既是对乔家家风的赞誉,也道出了乔家家训的内涵与精髓。
顶楼正中挂着的是慈禧太后赠送的匾额——“福种琅环”,与大门两侧镶嵌的铜底板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遥相呼应,透露着家主对后世族人的期冀。
这种期冀在乔家大院的砖雕女儿墙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其纹样有琴棋书画、石榴、佛尘、寿桃及暗八仙等各种吉祥题材。
护栏上雕刻的葡萄寓意多子多孙、牡丹暗示多福富贵、莲花暗示连生贵子,有的还雕刻有“刘海戏金蟾”寓意招财进宝……
这些题材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及谐音等形式,将人们美好的向往隐藏在这些花鸟鱼虫、山石水舟中,漫步于院中细细观赏,仿佛每一步都走在一个故事之中,无论是其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在晋派建筑中,无论是体现晋商稳重大气的“大院建筑”,还是展现粗狂民风、实用环保的“窑洞建筑”,都和谐统一在古朴雄厚的风格之下,底蕴深厚、风华绝代,给人一种静逸安稳的平和之感。
触摸一栋栋古建筑,如同读取历史的记忆一般,我们只需走进它,倾听它,静静感受就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