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年代众多漫画作品中,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最吸引黄永玉。从小学起,他就被三毛的故事深深吸引。后来在厦门集美上中学,他与校方起了争执,一气之下离校出走,开始了一段流浪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三毛”这个形象无形中击中了黄永玉的灵魂,直到90多岁,他的内心仍旧藏着流浪少年的气质。
黄永玉自称是个“流浪的孩子”,不管是在艺术上的技艺还是生活中的能力,都是一路捡一路吃一路读出来的。
黄永玉虽然不是孤儿,但少小离家,独自闯荡大江南北,他的经历与磨难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充实了灵魂,也让他永远怀着一颗流浪少年的不羁之心。
年8月9日,黄永玉出生于湖南常德,几个月大就随父母乘舟前往凤凰。
途中靠岸,父亲听说土匪要来抢孩子绑票,急忙将黄永玉藏在岸边树洞里。
土匪上船搜寻婴儿时,父母心惊胆战地害怕他哭出声,被土匪发现。
等土匪走了,一直未听到动静的母亲急忙上岸从树洞中取出黄永玉,只见他正微笑着啃手指,淡定自若的神态让父母松了口气。
黄永裕的少年时代大半在凤凰度过。
凤凰这个地方,汉、苗、土家族混居,文化独特。“强悍、尚武、敢于冒险、不惧远行”成为凤凰人的特质。
12岁时,黄永玉被送到远在厦门的集美学校,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了木刻,并在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木刻书刊,珂勒惠支版画是他的启蒙之作,而《战时木刻》《木刻艺术》和木刻家野夫编写的《怎样研究木刻》成了他的案头必读。
他尤其对野夫的作品着迷,拿起刻刀模仿。一开始,没什么把握,“我一边做一边惴惴不安,这行动会不会是一个岔道?
万一一直这么做下去,一年、十年,结果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就好像古埃及人按照正确的图纸盖一座金字塔,塔倒是盖好了;只因为颠倒了图纸,尖朝下、底座在上地完成了……”
就这么战战兢兢走上了木刻道路,没想到从那时握住的木刀,一握就是一辈子。
年,22岁的黄永裕在表叔沈从文的建议下,改名“黄永玉”。
黄永玉的人生很长,有磨难有甜蜜,他的人生中点缀着各种各样的友谊和独一无二的爱情,他喜欢用木刻版画、小品画和文字来记录人生。看他的木刻作品,与他的小品画、文章一样,记住的都是小东西、小事情、小欢乐,很少有大的悲苦透出来,却能在读者心中留下直击灵魂的震撼。
黄永玉80多岁时,有机构邀请他设计狗年邮票。黄永玉很重视,认认真真地画了一幅小狗撒尿图,邀请方只好放弃。
91岁时,他对林青霞说:“你不好玩,你要做个野孩子。”94岁时,他开跑车,叼着烟斗兜风。于是,“老顽童”“出圈”等标签便贴在了他的身上,世人似乎更难理解黄永玉的真容。
近两年与黄永玉有比较多接触的吴洪亮却认为:“黄老其实从没有出圈,只是他的圈比我们一般人大得太多了,所谓的出圈,是给我们这些未经世事的晚辈惊讶用的,而他则一直活得很真实。”
正因为世人对他不解,黄永玉干脆将自己比作“鸭嘴兽”:“鸭子嘴巴,水陆两栖,全身毛,卵生,哺乳……最跟生物学家调皮捣蛋就属它了。”鸭嘴兽无法被“门、纲、目、科、属、种”定义:它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它从未故意跨界,它只是活得很真实。
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走读》中,黄永玉还为鸭嘴兽作了一幅插画:它正一脸严肃地盯着面前的两只蛋,大大的尾巴横亘胸前。这幅插画甚至还被印在这本半自传体小说的藏书票上,读者觉得黄老先生在调皮,而对黄永玉来说,这是一幅精神自画像。
黄老现在98岁了,每天的工作量仍旧很惊人,排得满满的,不仅精力旺盛,同时也是个时间管理大师。
早上起床后,黄永玉便开始写作,一直工作到中午十一二点。下午画画,3点过后是会客时间,
黄老的女儿黑妮会给来访者做很正宗的意式咖啡。黄老自己也会来上两杯。
大家聊艺术、聊近期的画展安排。晚饭过后再聊,直到9点才送客。
黄永玉身体健康,饭量和话量都不减。还是爱吃湖南家乡菜,跟他聊天插不上嘴。他说话真切、心态真实,这对健康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