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14-16世纪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代表火神的领主面具,由珍贵的绿松石制成。当人类面对一系列无法解释和掌控的议题时,认为世界必然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秩序和力量,便涌现出了各种神灵和宗教。统治者也乐于宣扬自己代表神灵掌管人间。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拥有多万件藏品。但受空间限制,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因此,高水准艺术出版物就成为我们见识大英博物馆藏品的另一途径。
最近,大英博物馆联合世界最著名艺术出版社之一的“泰晤士&赫德逊”,推出两本全新的展示藏品的艺术图书:《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和《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泰晤士&赫德逊的名字取自分别代表伦敦和纽约的河流之名,宗旨是书既要有趣又要有知识含量,强调书里的文字和图片能够彼此结合,让艺术成为“没有墙的博物馆”。
在最著名博物馆与最著名艺术出版社的联手打造之下,《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展现了诸多特色。
「创新的横向类比结构」
首先来看《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的目录。
《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目录
可以看到,它不是像传统历史书那样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而是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展开。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题下,汇集了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物来进行讲述。
再来看《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的目录。
《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目录
可以看到,它不是通常的哺乳、鱼类、鸟类这样的动物类别体例,而是按照动物的社会属性来划分,由弱到强,从野生、驯养、珍藏一直到人类自己虚构创造,从自然动物到非自然动物来展开的,从社会学角度反映人与动物的关系。?
对同一主题,内容上的横向比较结构,有助于我们形成用全球化的视野、整体的眼光来看问题,也能体会人类共有的情感和价值。
科普大v“博物君”张辰亮在推荐语中说:“展示博物馆藏品的书很多,但是这套书用的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思路。他把大英博物馆里的海量藏品重新分类。同一个动物题材的文物分到一起,戴帽子的人分在一起,坐着的人分在一起。这样,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物就以这种奇妙的形式展现出来。乾隆皇帝的精美坐像旁边,就是刚果国王的朴素的雕像。古埃及的鱼形玻璃瓶儿的下一页,就是日本匠人雕刻的精美铁鲤鱼。文明之间的界限一被打破,就很容易发现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共性和传承。你不会以我们国家怎么样、他们国家怎么样来看待文明,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欣赏整个人类的文明。”
比如纪念先祖,年前智利人用艾摩石像;非洲尼日利亚卡拉巴里族有纪念祖先的木刻屏风;中国有清明祭祖的传统;墨西哥还有个专门的“亡灵节”,他们相信那些死去的亲人会回到人间来享受世间的欢乐;大洋洲的所罗门群岛,认为祖先去世后,还可以化为鲨鱼来保护后代在海上的安全。
比如说在古埃及的很多墓穴壁画中,发现一处细节,鱼是一种鱼——罗非鱼。文中给出了解释,古埃及人注意到,雌性罗非鱼为了保护后代,会将鱼卵含在口中孵化,有时甚至幼鱼也会受到这种庇护。古埃及人把罗非鱼这种能吐出活鱼的能力看作重生的象征。罗非鱼的这种能力是自然属性,而人类向往死后复生却是一种社会属性,但它们在历史中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约公元前—前的古埃及,鱼形瓶
两本书精选了大英博物馆余件馆藏品。艺术形式上,包含了绘画、雕刻、手工艺品,以及一些珍贵的出土文物;风格上,有自然主义作品,也有讽刺主义的现实题材;时间夸张上,囊括了从远古的冰河时期到今天。
其中,《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选取了件以人类面孔为主题的艺术品。全球70多亿人中,没有任何两个人长得完全一样。每张面孔都是一种身份的标志,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性格的主要载体。人类的一切经历都写在脸上。因此,人类的脸成为艺术史上最强大、最永恒的主题,也是最适合来表现人类的生活。
每张面孔都是一种身份的标志
《大英博物馆动物简史》选取了大英博物馆件动物相关的艺术品。人类对动物有着复杂的感情,无论是作为经济商品、人类伙伴,还是文化符号,动物都已经深刻地融入到人类社会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各个时期关于动物的文物艺术品,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从侧面诠释了人类历史与文化。
这是两个之前未曾见到的集合,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讲述人类社会:《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是从正面,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即人与人的互动,来进行讲述;《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是从侧面,人类视角下的各类动物,即人与动物的互动,来进行讲述。它们综合起来,涵盖古今,使人类社会更加立体化、具象化,全景式描述了人类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一部艺术化的人类社会百科全书。
「藏品背后藏着故事」
这些艺术品,表达的不只是艺术,更是万年来人类生活的真相。现实中的自然、历史和社会,三者从来都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来划分,相互隔离,往往使我们丧失了综合思考的能力,看待事物缺乏一个整体和全面的视角。《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和《大英博物馆人类简史》对同一主题,从多方面运用综合知识,用简洁的文字,去分析和解释。
公元前年的伊拉克,描绘战争和皇家宴会的乌尔军旗。
军旗的一面描绘的是战争场景,苏美尔人佩着刀剑,有战车、战马,及躺着的死人;
军旗的另一面是宴会的和平场景,有乐师、歌手。
人类持续的探索,对自身以前的生活有了不断的了解,对文化现象也有了解释。像从古至今最常出现的献祭主题之一是人对公牛的祭宰。尽管早在一万年前就被人类驯化,但公牛似乎被广泛视作典型的黑暗象征。回望人类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公牛代表着驯养和野生的分水岭,而人类也正是跨越了这道界线进化而来。宰杀公牛也象征着人类战胜野蛮。不过,在人类史上不缺少黑暗和愚昧的时刻。
无论是对自然,还是对人类社会,所有的疑问的并没有打开,总是还有许多的未知等待着去探索。在已发现的文物中,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迷。像乌尔军旗,还有广为流传的绿松石双头蛇,目前对它们的用途,仍尚未可知。冰河时期的投矛器也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使用的。每件艺术品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可以顺着书中简洁的说明文字线索,再去挖掘探索。
栏目主编:顾学文
本文作者:朱哲彬
文字编辑:顾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