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迹心画说与顾从德的《顾氏集古印谱》篆刻讲堂七十九之前我们提到明代中后叶,流派篆刻艺术兴起的四个条件:印材、印人、印谱、印论。隆庆六年(公元年),上海顾从德以家藏三代收集的古印,并部分好友的收藏,请安徽文人篆刻家罗王常辑成《顾氏集古印谱》,以原印蘸印泥钤印而成。我国早期的印谱,不少都是翻摹木刻本,多采用枣梨木翻刻,而顾从德的这套印谱开创了原印钤盖拓谱的先河,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动。体例仿元人《杨氏集古印谱》,其中收录的玉印余枚,铜印枚,在数量上远甚前代。由于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秦汉印的神采,在以吴门为中心的文人篆刻家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此后,因此印谱只钤印二十部,不出十年,便有今已失传之说,拓印本悉数为好事者竞相购去,无以广博,故又将起补充后以木刻本行世,改名《印薮》,也称《集古印谱》。虽然木刻版本被很多篆刻家所诟病,但是依然掀起了万历年间仿汉印的热潮,其时,都以能亲眼见原印和钤印本为幸。这部印谱的影响超过了之前历史上任何一部印谱。其中的原印,一是明正德以后吴门一带文人篆刻家已经崛起,如文徵明、文彭父子,王禄之、许初、何震等,这些印人通过这部印谱进一步的了解古代优秀的印章遗产,并借以吸收并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另一方面是这部印谱在其序言中提出的收集此印谱的动机和印章审美理论。明代有价值的印论的出现和元代很相似,都是首先出现在集古印谱的序言题跋中。我们来看《顾氏集古印谱》沈明臣(字嘉则、号四明山人,明代著名学者)所作的序言:顾氏兄弟常曰:六经尚矣,六经之外,唯有彝鼎款识;彝鼎款识之外,惟有秦汉碑版镂刻,此皆古人心画神奇所寄。然岁久,风日蚀剥落毁泐,存者无几,而金石版镂皆摹拓重翻,未免失真多矣。唯兹印章,用墨用硃、用善楮印而谱之,庶后之人,尚得亲见古人典型,神迹所寄托,心画所传,无殊耳提面命也已。可见此部顾从德钤印此集古印谱的初衷是使当时及后世之人可以“亲见古人典型”。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神迹心画说”,汉代扬雄有“书为心画”之说。这里再做发挥,将秦汉印章与秦汉碑版镂刻并举,指出了集古印谱乃古人“神迹所寄,心画所传”。将印章归入纯艺术的范畴,从印论的角度看,乃是对印章艺术审美认识的升华。无论是客观上,让更多的文人印人亲见古人典型,所产生的影响,还是在主观上,对印章艺术审美的升华,为之后明清印论的“神似说”、“写意说”等开先声。《顾氏集古印谱》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之前我们在介绍明代诸位篆刻家中,也多次提及《顾氏集古印谱》对他们的影响。顾从德虽然不是篆刻家,但是其《顾氏集古印谱》对篆刻艺术兴盛的作用是无法埋没的。此后我们看到的印谱,也大多仿其例,用原印蘸印泥钤印,此类型的印谱亦是印谱中的极品。对于如今学习篆刻,买一部此类型的印谱是最佳的学习材料。印谱是汇辑古今印章艺术结晶的专书,是攻习篆刻艺术不可或缺的临习范本。但是如今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此类印谱了,如果你身边的博物院有此类的展览,一定要前往观赏学习。现在我们比较常见的是制版印刷的印谱,这是我们比较容易找到的可以好好学习的资料。用石质等印材或者木刻翻摹的印谱,均失神韵,不推荐大家用来参考学习,但是也有例外,如我们之前介绍的明代篆刻家甘旸,因为感慨行世的木刻印谱的神韵皆失,而自己仿刻的印谱。《顾氏集古印谱》原有六册。现西冷印社收藏的《顾氏集古印谱》,为张鲁庵旧藏,仅四册。一九二六年夏,谢磊明嘱方介堪携此印谱拜谒吴昌硕,想请吴昌硕题宇。吴氏看到印谱,惊叹不已,谓平生曾观金石书画珍品无数,但未获睹全帖《顾氏集古印谱》,深以为憾,暮年获睹此宝物,为宏福也,足见此印谱之地位。后来,此谱归谢氏女婿方节庵收藏,今不知下落。看印谱之时,大家亦要有所甄别,钤印印谱可遇不可求,后世整理的印谱亦要看其所用之印,印刷的版本亦要看其选取的是何种印谱。小结:《顾氏集古印谱》原印蘸印泥钤印而成。《集古印谱》扩充之后的木刻版本。此印谱集印方,其中玉印余方,铜印余方,均为先秦和汉代的官、私印。其印量大,质佳,分类精细。神迹心画说:将秦汉印章与秦汉碑版镂刻并举,指出了集古印谱乃古人“神迹所寄,心画所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