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版画在明清的五六百年中处于黄金时代,版画艺术在文人、书贾、刻工的努力经营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明清版画的最大特点是当时大量的文人墨客纷纷参与到了戏曲、文学插图的创作中,充分发挥了版画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创作了大量美轮美奂的木刻版画精品。因其特有的艺术性、稀缺性还有特殊的版本价值,古版画也成为近年海内外研究收藏的热点。
此次秋拍有幸征得多件珍稀版画精品,包括明万历三山道人刻步月楼重修本《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十卷一百回》,缪荃孙、徐乃昌、吕贞白、黄裳等递藏清嘉庆十六年()松江沈氏古倪园复刊宋景定本《梅花喜神谱》、清康熙芥子园原刊初印本《芥子园画传初集》、清光绪间潘氏初刻初印本《椒石画册》、清宣统三年()文美斋木版水印《文美斋诗笺谱》、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朱墨套印本《御制避暑山庄诗》、清内府刻本拓本《御题棉花图》等。
梅花喜神谱二卷(繆荃孫、徐乃昌、呂貞白、黃裳等递藏)
宋宋伯仁撰
清嘉庆十六年()松江沈氏古倪园覆刊宋景定本
一函两册开化紙线裝
鉴藏印:芝荣印信、大呂、呂生、会稽章氏藏书、黃裳壬辰以后所得、荃孙、贞白、黄裳藏本、南陵徐氏、黄裳青囊文苑、云轮阁、积学斋徐乃昌藏书、吕贞白、罗蕙高、碧双楼、贞、贞白乙酉以后得
題跋:癸酉二月廿又二日南昌万少峰三君赠。
我国历史上可考最早有明确刊刻时间的版画,是发现于敦煌藏经洞唐咸通九年(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随着雕版技艺逐渐发展成熟,到了宋代,版画艺术更是繁盛于宫廷、文人及民间的刻书作品中,宋刊本《梅花喜神谱》可以说是此中白眉之作。此谱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刻画谱,不论是在版画史、印刷史,还是绘画史、鉴藏史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梅花喜神谱》作者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南宋嘉熙年间(~年)人,历监淮扬盐课,能诗画,一生爱梅,自称有"梅癖"。梅开时节,无论清霜寒月,每于竹篱茅屋边"嗅蕊吹英,挼香嚼粉,谛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感其"清奇俊古,红尘事无一点相着"。以此画梅品,又从中精选百品而成此谱,计蓓蕾4枝、小蕊16枝,大蕊8枝、欲开8枝、大开14枝,烂漫28枝,欲谢16枝、就实6枝,果是俯仰开合,各尽其态。每品又配诗一首,相得益彰。
《梅花喜神谱》初刻于宋嘉熙二年(),此本现已不见传世。景定辛酉年()金华双桂堂有重刻本,流传至今也已成为孤本,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双桂堂本《梅花喜神谱》中名家品鉴题跋众多,盛赞其独开生面,别有会心,如夏鼎商彝,伧俗辈未许覯。有谓酷暑展读,如啜清泉;有称目衰,观而顿令眼明。著名画家蒋仲篱阅后竟想将其据为己有,致使藏书家于昌遂声明非深交十年不得借阅此书,可见时人对此书的推崇。近代著名收藏家吴湖帆得到此本后,又遍请诸友绘画题诗,更是以其名书斋,为梅景书屋“梅”字之由来。
中国版画在明清更加繁盛,版画艺术在文人、书贾、刻工的努力经营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明清版画的最大特点是当时大量的文人墨客纷纷参与到了戏曲、文学插图的创作中了,充分发挥了版画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创作了大量美轮美奂的木刻版画精品。双桂堂本《梅花喜神谱》的发现也堪称佳话。晚清藏书、刻书家黄丕烈,嘉庆辛酉()偕友北上,到北京琉璃厂淘“未见书”,于文萃堂书肆得宋刻《梅花喜神谱》,叹为奇缘,喜极而再三题咏。
黄丕烈得到此书后,请由姻友袁寿阶影写副本二,一赠阮元,一存袁氏五砚楼。后袁寿阶病故,黄丕烈为表示纪念,取五砚楼影写本,在沈绮云的资助下刊行了《梅花喜神谱》己知的第一个影刻本,沈氏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自此闻名于世。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八记载:“松江沈绮云所刻宋本《梅花喜神谱》颇为博雅君子所赏鉴。鲍渌饮刻《知不足斋丛书》,亦附刊焉。”古倪园本具体刊印数量未得其详,据高野侯在其影印本中的题跋可知,早在民国时期,古倪园本就已“兼金未易得”。
按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标准,善本划限到乾隆为下限。实际上,古书的价值包含多种因素,不能仅凭年代来衡量。嘉、道以来所刻的书尽管年代较近,传本渐多,但仍不乏珍罕难得之书,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就是此中珍品。这种木刻画谱受传统雕版刷印技术所限,流传十分困难。刻制一套带图的书板所需成本极昂,所能刷印的次数也十分有限。与普通的文字性书籍不同,因为后印本板子破损断裂多,刷印出来的“邋遢本”画谱,其实用性和观赏性都大为降低。这类书籍在清代芥子园画谱出现以前,几乎是很难用来盈利的,更主要的是古代文人雅士赏玩之物。
在《梅花喜神谱》的盛名之下,清代翻刻版本众多,已知的有嘉庆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道光六年七十二芙蓉仙馆本、咸丰叶氏翻刻知不足斋丛书本、光绪九年后知不足斋本等,民国后更有多种影印本刊行,而以嘉庆沈氏古倪园本最为稀见。其中七十二芙蓉仙馆本和后知不足斋本,由于版式面貌和古倪园本较为相似,所以容易混淆。
版画精品预览
芥子园画传初集(原刊初印本)「另有专文,敬请期待」
清王概編
清康熙芥子园套色印本
一函五冊开化紙线裝
钤印:笠翁、青在、家在鸳鸯湖上、长水王蓍、湖上陈氏、扶摇、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一丘一壑、师古、鹿砦、不知而作、岘峰、迂、半癡、臥游等
鉴藏印:孙氏星华珍藏书画记、西峰收藏、读书积岁月益寿补蹉跎
題跋:芥子園山水卷刊刻最难,格调亦最高,此卷有笠翁书传四字签条,乃美术史宝貴文献,传世康熙本仅此书与容庚先生藏本有之周小英印(白文)
康熙本签条題笠翁书传前人向未述及,辛丑六月。净琉璃室(白文)
北京华艺国际秋季拍卖会
「另有专文,敬请期待」
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記通俗演义二十卷一百回
明罗懋登著
明万历三山道人刻步月楼重修本
四函二十冊竹紙线裝
是书扉頁分三栏,右栏上作“三宝太监全传”,下別題“映旭斋藏版”,中栏大字書名“西洋记”,左栏題“步月楼梓行”。卷首录万历丁酉岁罗懋登自敘,后为二十卷一百回目录。每卷有五回,回目成双,多以人名罗列。在文字使用上说话的语式甚多,頗似话本。每卷首页第一行均題“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卷次”,下署“二南裡人編次”、“三山道人绣梓”。全书共計二百幅版书。每一回有两幅,成雙的回目分別為兩幅插圖的標題,縮刻在兩幅版畫的右上角。第一幅插画安排在该回首页的下半叶和下一叶的上半叶,合成一幅大型版画,版画两旁分撰题句,颇具匠心。第二幅插图则绘在该回将近结尾的地方。这种安排是明末比较精刻的小说才具有的情形。版画古雅细致,向达先生称此百回本之插图不是俗手所绘,非胡乱涂画可比。
御題棉花图(清拓本刊本)
一函一冊紙本经折裝
提要:清乾隆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命人编绘棉花栽培与纺织图谱一套,乾隆三十年()弘历南巡时,方观承将之进献给乾隆帝,帝见之甚喜,并为题诗。后方观承将原本呈进,以摹本付刻上石,名为《御题棉花图》。清嘉庆十三年,嘉庆帝命内府以进呈本为底本进行雕版刷印,故《棉花图》存世有拓本与雕版刷印本两种。此拍品图为传统雕版刷印,乾隆题诗则据刻石墨拓,黑白相映,形成极大的反差,更增添欣赏的美感。是研究我国植棉史、棉纺织业史及清前期社会经济形态的重要资料。随书附赠清装裱册页一册。
御製避暑山庄诗
清康熙五十一年()內府朱墨套印本
两册开化纸经折装
钤印:体元主人、万几余暇
提要:是书为清初内府版画之精品。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玄烨选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每景作诗一首,命内府画家沈嵛为三十六景绘图,由名工朱圭、梅裕凤操刀刻版,刊刻刀法浑厚圆熟,精丽工致、布局缜密,版面雅洁,线条刚劲流畅。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此书绘刻纸墨俱臻上乘,为清初版画之代表作。
据《清内府刻书档案史料汇编》,此书的图版以枣木板刊成,大约每人二十天左右刻一块,乃精工之作。
椒石书冊(初刻初印本)
清绍兴潘岚绘
清光绪间潘氏精刻本
一册纸本经折装
提要:潘岚字椒石,浙江绍兴人,清末画家,任渭长弟子,“赋色花卉,飞潜动植,皆有奇思。”与李慈铭诗文、王继香书法合称“越中三绝”。此册内含潘岚画作十六开,双面对开大幅,印章皆手钤。前附陶浚宣、孙诒经、李慈铭、吴鹗、王甲荣等诸家题跋,间有浓淡二色套印一副,刻印精工,颇可拟神。此初刻潘岚画册为作者倩杭州良工私刻精印以分赠友朋者,传本极罕。稍后有晚印本,陶浚宣大题扉页已从红罗纹纸易为白纸,内叶版片刷印远逊此本,题款之手钤印章亦改易。至民国间更有石印影印本行世,则不可同日而语。
文美斋詩箋谱
清宣统三年()文美斋木版水印
一函两册白纸线装
提要:拍品含文美斋所制笺谱两种,皆极为少见。1、以张兆祥所绘百花诗为底稿制笺,首有桐城派名士张祖翼题端并撰序。花卉题诗皆以嫣红刷印,边框则以墨绿套印,鲜艷清妍,雍容丰润。2、内收钱慧安、沈心海、王慎之等制笺,人物、花卉、博古等皆有囊括,套色印刷,线条灵动,人物逼肖。钱慧安,字吉生,别号清溪樵子,又号双管楼主,晚年更号烂柯子、退一老人、让三堂主等。"豫园书画善会"首任会长,海派代表性画家之一。工人物、仕女,细笔干墨,笔意遒劲,神态闲雅,其调介于老莲、十洲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