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抗日木刻家林樾人文之友

白癜风治疗哪家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林樾,字竹秋,笔名中虚,木刻艺术家。年生于福建省霞浦县城关一个普通职员家庭。父亲林景憨从事文书工作,家境清寒,其母郑翠梅贤慧持家,善于教育子女。共有六兄姐,林樾排第六,属最小。自幼林樾思维敏捷,喜爱画画。其兄林椿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师从著名画家刘海粟、汪声远等教授,艺术造诣高。林樾受其兄林椿的艺术熏陶及指导,跟随哥哥学画,由于刻苦练习,基本技能不断提高。

年,林樾中学学习尚未毕业,就投笔从戎,应征入伍,被分配到福安阳头的国民党第三战区第五补训处,负责抗日文艺宣传工作。翌年,补训处移防浙江丽水、云和等地的东南大后方,结识著名的木刻家郑野夫,西厓、金逢孙等人,受他们的指导,艺术技能更进一步提升。为此,他专攻木刻艺术。在军旅生活中,他摄取了众多素材。并创作了《灾》、《伤兵》、《前线再会》等多幅木刻作品,控诉了日寇罪暴行,反映了人民在敌人铁蹄下的苦难生活。作品一经发表,引起不同凡响。随后他加入了“福建白燕艺术社”。

年,抗战胜利他回霞浦,参加叶挺荃、陈子英等人组织的求真读书会。

年间,他致力于闽东木刻活动,任中华全国木刻研究会福安支会负责任人,他利用《南方日报》福安版创办《黑白》专刊。作品《灾》和《前线再会》先后被选参加《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和《第二次全国木刻展览会》,并被江西上饶《前线日报》、上海《大公报》等报刊采用。

年初,创作了连续木刻集《浮生相》共67幅,由程力夫配诗,在《星闽日报》刊载。单幅木刻《存在人民心中的愤怒》、《饥饿》等,先后于《大公报》、《中国作家》上发表,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民所受的压迫、屈辱,喊出广大人民强烈要求自由民主的强烈愿望。在年下半《浮生相》得到倾向进步的《星闽日报》的支持,在副刊上连续登载后,还举办了《浮生相》原稿展览会,同时展出林樾的其他单幅木刻作品,反响很大,受到社会各界读者的欢迎,特别青年读者的能从诗画中可以得到斗争的启示。由于林樾思想进步向往革命,经地下党叶挺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利用任县立南平中学美术教师的机会,充分利用当地素材,创作出《船民之家》、《舂米》、《编织草鞋》等幅作品。这些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并反映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穷困与灾难,受到人们的赞赏。

年1月调入省委机关人民杂志社工作。5月,因“福建城工部”事件,他在闽北某地罹难。年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林樾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木刻作品千多幅,其中代表作有:《前线再会》、《晨》、《饥饿》、《存在人民心中的愤和恨》、《浮生相》等。已出版的有《林樾木刻》、《浮生相》,解放之后前全国出版《中国版画图录》、《中国抗战木刻选》、解放后出版的《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均收入他的作品。《晨》、《浮生相》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曾于林樾一起共事,原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委程力夫,在《“浮生相”风风雨雨四十年——怀念为革命献身的林樾烈士》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最令人难忘的是我和林樾的互相切磋,我每写一首诗就给他看,两个人从题材、内容和文字无所不谈,谈了改,改了又议,待林樾根据诗意勾出草图来,我们又互相议论起来,作品力求形象鲜明突出。林樾的木刻技法成熟,线条粗犷有力。黑白映衬匀称,构图很有章法,感染力强……

年,林樾烈士被评为霞浦十大历史文化名之一,年铸一尊铜像,安放于霞浦福宁文化公园内,让市民瞻仰,以缅怀抗日的木刻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