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古老的传统艺术和民间工艺美术,有怎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牙雕,一般是指用象牙雕成的工艺品和器物。象牙洁白纯净,温润柔和,质地细腻,寓意吉祥,是精雕细刻的绝好材料。在温和、润湿的条件下不易脆裂,更适宜镂空雕刻。此外,河马、海象、野猪、鲸等的牙制品也被包括在广义的牙雕器中。从考古实物看,牙雕的起源很早。早在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便用野兽的牙制成了简单的渔猎工具,如钩、镞等。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已有精美的雕花象牙制品。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双鸟凤纹象牙雕饰,器物上以阴线雕刻出一组画面,上下两端还钻有象征水珠的六个小孔,构图对称和谐,线条流畅。又如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墓地出土的象牙梳,有十六个梳齿,细密均匀,梳体镂有“S”“T”和长条形纹,制作精致。同出的象牙筒是用整段象牙切削而成,简璧上有弦纹或凹弦纹带,甚至有的采用了减地技法,在凸出的宽带上再挖刻凹弦纹,有的刻出了连续规则的花瓣纹样和对称的小孔,制作水平之高,令人赞叹。

上海青浦福全山良诸文化墓葬出土的兽面纹象牙器,主纹兽面纹轮廓粗犷清晰,地纹纤细致密。在尚无金属发明的良渚时代,能够刻画出如此精细繁密的纹饰,实在令人惊叹。商周时期牙雕十分盛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有琮、觚、筒、杯等。多加纹饰,主要有云雷、饕餮、夔龙、夔凤、蝉纹等,其繁缛、细腻处及纹饰风格与同期的青铜、玉器相类。商代表现为华丽繁密,周代则演变为简朴庄重和凝厚结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安阳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两件嵌松石象牙杯。用象牙的罐口截成,呈筒状,筒旁装有把手,几与杯身等高。两件杯体均上满饰花纹,但纹饰有所不同。一件筒身与把手以浅刻回纹作锦地,以对称浮雕饕餮纹作主纹。另一件用镶嵌的绿松石将杯身相隔成四段装饰面,分别刻有夔纹、兽面纹,使画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富于节奏感,特别是松石和象牙的黄绿对比强烈,色彩明艳,使整件作品显得更为华丽。

这两件牙杯综合了浅刻、浮雕、镶嵌等多种工艺,代表了当时牙雕制作的最高水平,其严整华美处与同出的青铜重器有异曲同工之妙。春秋战国时期,牙雕向精、细、巧的方向发展,纹饰风格有一些变化。商代流行的饕餮纹已不多见,几何纹、龙纹、夔纹等增多;动物图案由商周的威严神秘变得较为亲切,如龙纹变得修长,姿态活泼可爱,更接近现实中的动物形态。为了增加装饰性,还流行在器物的表层加添漆绘图案。例如山东春秋墓中出土的一件牙梳,梳柄为两条高浮雕缠绕的蛇,左右各有一鸟,刻工精细,纹饰细部也施有彩绘。汉代牙雕用途日益广泛,制品有碗、勺、卮、杯、尺、簪、笄、梳、篾,以及棋,牌、筹、珠、环、璧、瑷等,但主要还是以片状的制品为多。

流行行的雕刻技法有阴线刻和浅浮雕两种。线刻采用犹如发丝的细纹雕刻图画,称为游丝法,仿自战国玉雕,用飘逸流畅的曲线来表现图案纹饰的动感,是汉代牙雕的一种独特风格。浅浮雕类似阳文篆刻,用减地的方法去掉其他细节,只留出物象的轮廓,使图纹更为集中、概括。这两种雕刻方法,普遍运用在各种器物上,一直流行于整个汉代。纹饰图案增加了描写现实生活的题材,即使是神兽题材,也加以世俗化,而不再有诡秘神奇的色彩了。圆雕作品不多见,即使是在圆雕的外形下也是用这两种方法进行雕刻。魏晋南北朝至隋代的牙骨雕刻作品传世不多,只是在文献中有一些关于象牙制品的记载。唐代象牙与珠玉、玛瑙等一起列为上等名贵的材料。牙雕制品中以各式梳簪为多,有扁平圆头的,有浅浮雕花鸟纹的,还有透空雕花的。此外还有牙尺、香囊、鱼袋等制品。

唐代牙刻最突出的是创造了拨镂雕刻法,所谓拨镂,即是将象牙染成红绿诸色,再刻上花纹,以增添纹饰的华美。以这种方法制作的牙雕工艺品,最有代表性的是牙尺。如日本奈良正仓院中收藏的多件唐代牙尺,染成红、绿、蓝等色,镂刻线条细如毫发,刻花卉、鸟兽、亭台等纹饰。宋元时期,象牙基本被宫廷占有,民间因象牙来源短缺,价格昂贵,雕刻的象牙制品就更难见到了。传世有一件元代透雕牙饰,刻缠枝牡丹、天鹅及海东青,牡丹枝叶上稍加阴纹,线条不多,却刚健有力,镂空简拙,与同时的玉饰图纹极为相似,反映的是海东青啄击天鹅,喻示以小胜大的民族。明代象牙雕刻工艺,逐渐恢复了元以前的盛况。用途广泛,品类繁多,生活用品有牙梳、牙簪、香匣、妆盒等,文房用具有笔筒、笔架、笔管、镇尺、水丞、印盒等,其他还有法轮、牙笏、牙璋及立体圆雕人物。

牙雕人物不多,有仕女、仙人、佛像等,但雕法刻工十分突出。洪武至弘治年间的牙雕主要受宋元影响,发展比较缓慢,纹饰还留有宋元遗风。弘治之后,因各种雕刻工艺发展迅速,雕漆、竹刻等--些工艺手法及艺人也加入到象牙雕刻中,使象牙雕刻融入了这些工艺门类的风格特征,例如文房用具中的笔筒、臂搁、水丞之类与同时期的竹刻风格类似。清代特别是清中期以后,象牙雕刻工艺达到了鼎盛阶段,无论是品种的多样,题材的丰富,还是雕刻技法的精纯与繁复,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当时的牙雕产地主要有北京和广州两地。北京民间作坊和宫廷造办处牙雕,特别是宫廷作品,由于其特殊的使用或欣赏者,形成了其不惜工本、精雕细镂、重视磨工的特点,具有华丽、典雅、纤细的风格。广州地区的牙雕侧重于雕工,讲究漂白色彩的装饰,多以质白莹润、刀锋裸露、玲珑剔透见长,享有时誉,不仅进贡宫廷,也出口海外。

清代象牙制品用途更为广泛,有著名的象牙球、象牙雕花镜奁、象牙席、提篮、盒具、笔筒、臂搁、花插、香薰、鼻烟壶及各种圆雕人物、动物、瓜果等。技法上受竹刻影响很深,多采用深浅浮雕;同时与木刻、玉雕、漆雕等亦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体现了当时雕刻艺术高度发达,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特点。涌现出一批牙雕名家,如广东的陈祖章、黄振效、萧汉振,浙江的施天章、顾彭年、杜士元、屠魁胜、关仲如、杨迁等。他们的作品得到了皇帝的推崇,有些还被恩准刻上了名款。著名的有黄振效的牙雕渔家乐图笔筒、牙雕云龙纹火镰套,李爵禄的牙雕如意纹小套盒,陈祖章父子、顾彭年、常存、肖汉振五人刻制的牙雕月曼清游册等。

我是“自己的信誉”,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