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级文物《开镣》第一次到广州展出,《前夜》《开荒》也从中国美术馆远道而来……
近日,“时代先锋的现场——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余件珍贵的作品、手稿,还原了一位“时代先锋”的艺术和人生现场,以此来纪念这位深刻影响了中国20世纪美术走向的大家。展期至10月22日。
展览现场
“到前线去”是胡一川一生的写照
作为新兴木刻运动的一名干将,胡一川与许多木刻艺术家一样,将木刻创作纳入针砭时弊、救亡图强的民族抗争的浪潮之中。
他曾受到鲁迅所倡导的文艺精神的鼓舞,参与组织木刻社团,加入党所领导的左翼美术家联盟,他还奔赴延安,组织鲁艺木刻工作团,在各个战场的“前线”,用刀和笔刻写了众多令人热血沸腾的作品,发出了那个时代振聋发聩的吼声。
胡一川《到前线去》
胡一川创作于年的木刻作品《到前线去》,典型而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左翼美术青年在救亡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无论是构图,还是造型和刀法,作品都充分地表现出画家简洁流畅、粗犷朴厚的艺术特色和个性风格。画面融合了北方剪纸和民间年画的独特神韵,使得画面的线条看起来并不复杂,甚至有些随意,而这些随意的空白,便组成了一个个表情鲜明的面孔。右上角的亮与左下角的暗处形成鲜明对比,省略了不重要的细节后,突出了主题人物的轮廓。画面充满了粗犷的气息,造型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给人一种大胆、果断和强烈、深刻的印象。受到这件作品的影响,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了抗战的前线。
任命胡一川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的任命书,年6月23日,广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一川与徐悲鸿先生共同领导组建了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央美术学院首任党组书记;年他受委派,到南方组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并任首任校长,年学校迁至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任党委第一书记兼院长,培育了一代代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在民族国家需要他的时候“到前线去”,充当“时代的先锋”,可谓胡一川一生的鲜明写照。
主体性油画作品打动人心
学习油画出身的胡一川,因为革命的需要,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黑白木刻,然而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仍然止不住对于创作油画的渴望。
胡一川《挖地道》
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战事的推进以及条件的逐步改善,他开始创作与革命和建设密切相关的主题性油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的创作便主要转向了油画,而且主题性油画创作几乎绵延贯穿了他之后的创作历程,这当中,不乏让人印象深刻的大型历史画创作。
他的这些作品造型坚实敦厚,光影营造突出,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色,同时又和自身的生命经历密切相关,有一种质朴的感人力量。而与此创作脉络相对应的是他辗转河北、北京、武汉、广州等多个教育战线的“现场”,以及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新格局建构的重要建设者的线索。革命与教育的“现场”也是他创作的“现场”,这两个现场交织在一起,才构成我们对于胡一川更为完整的理解。
胡一川《开镣》
比如感染力极强的大幅油画作品《开镣》创作于年,作品色彩浓烈、构图新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被誉为“新中国油画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的开山力作”和“社会主义油画创作的奠基性作品”。
“为什么这张画这么感人?因为胡一川曾于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监狱里待过3年,他本人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表示。可见,生活源泉是《开镣》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
在胡一川学习和创作油画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早年在杭州国立艺术院的学习经历,后来针对他所认同的艺术家画作的临摹,还有那阅读国外现代派画册所得到的启发,但所有这一切都经过了他的转化和淬炼。他转学多师,却又不失自家面貌;他不断深入生活,跋山涉水,饱览祖国河山,却不愿意做自然的俘虏,他的胸中激荡着要喷涌而出的激情,那热烈的色彩和刀劈斧斫般的笔触和造型,洋溢着生命的强劲张力。
胡一川《运石》
胡一川有着高度纯粹的艺术精神
年,适逢胡一川先生诞辰周年,中央美术学院与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今年,展览回到胡一川先生曾经工作、生活了最长时间的广州美术学院,并进行了重新组织和部署,增加了与此地密切相关的作品和文献,以“时代先锋的现场”为题,再次向全社会郑重推出,旨在让胡一川先生的革命精神和美育思想影响更多的人。
胡一川、黄君珊在广州美术学院基建现场,年,广州
在艺术上,胡一川有着高度纯粹的一面,他勇于探索各种风格的可能性。在杭州国立艺专时期,他学习油画、素描;在上海和延安,他转向专攻版画;从北京辗转到武汉、广州,再次回归油画创作;晚年在绘画之余,还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无论是什么样的创作,胡一川依然尽可能坚持作品的独创性。早年学习西画,现代派艺术中的形式和精神因素,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因而反对纯粹的写实主义,主张写实与写意结合。他的版画受德国的梅斐尔德影响,线条粗犷、对比强烈、造型夸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他的油画创作接受过法国现代派影响,风格在现实性与表现性这两种取向之间跳荡。晚年他转向书法创作,又提出油画要从中国传统的书法、金石中汲取营养的观点。
胡一川《大亚湾核电站》
胡一川对现代派艺术风格包容、学习的态度,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面貌,在现代美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给予当代青年学子在艺术探索道路上重要的启示。
胡一川《列宁住过的草棚》
正如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所说的:“胡一川奔赴‘前线’的奉献精神,艺术探索上勇于实验的‘先锋’思想,学习上谦卑包容的姿态,将艺术实践与民族国家命运紧紧连接的自觉。这一切,都将不断鼓舞着后辈学人继续立足民族,走向世界,奔赴更广阔的未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通讯员:江粤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