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出发在守正创新中打造传承之典

本文转自:中工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自5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开播以来,四期节目先后聚焦诞生于延安时期的组曲《黄河大合唱》、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新闻纪录电影《南泥湾》、延安版画,让新时代文艺与延安文艺遥相呼应,通过前辈艺术家和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时光对话,将节目升格为“传承之典”,描绘出一幅延安文艺精神历久弥新的火热画卷。

在这场“传承之典”中,《从延安出发》以守正创新的文艺精神,致敬守正创新的文艺血脉,为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带来了诸多极具现实意义的思考与启迪,尤其是让广大青年文艺工作者明白了自己应有的样子。

正如青年演员李光洁在第四期节目中所感悟的:“创新需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对时代有领悟;也需要深入历史,对传统有领悟。”

新一期《从延安出发》以独具风格的延安木刻版画艺术为切口,由92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原民间美术系的创始人之一杨先让和青年演员李光洁一起,共同追寻延安文艺的创新之路。

抗战时期,木刻版画是最能走进大众的艺术形式之一。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为了创作更能让老百姓看得懂、愿意看、喜欢看的木刻版画,延安的版画创作者们开始探索更加本土化的创作风格。古元,就是延安木刻极具代表性的画家。

节目以《运草》《哥哥的假期》等经典作品为例,讲述了古元先生当年如何在西方木刻技艺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绘画和民间年画,实现“黑古元(阴刻)”到“白古元(阳刻)”的转变。

前辈艺术家杨先让与青年追寻者李光洁一起回忆古元版画

杨先让老先生说:“他在延安碾庄时,每创作一张,就拿给老百姓看。他一开始用的是西方版画黑白分明的阴刻,老乡不懂,说怎么脸上有黑的呢,于是他开始尝试以线为主的阳刻,老乡就很满意。”

古元先生的版画,让人震撼,也给人启发。他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传统学习,完成了从单纯模仿西方风格到结合中国传统形式的创作转变。在真正的陕北乡村,古元先生怀揣着为人民作画的信念,把激情、梦想与情怀透过刻刀渗入木头,描绘出中国人民的善良、淳朴、勤劳和延安的新生活,由此达到了艺术创作的一个顶峰,更被徐悲鸿赞赏为“中国艺术界一卓绝之天才”。

在已经播出的四期节目中,从被几代文艺工作者接力擦亮经典光芒的《黄河大合唱》《永不消逝的电波》《白毛女》《春节序曲》《三打祝家庄》《报童》,到当代文艺工作者向峥嵘历史和传统文化致敬的《直播开国大典》《跨过鸭绿江》《我和我的祖国》《谷文昌》《国色》《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典籍里的中国》,再到艺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为当下的人民和时代鼓与呼的《天路》《山河》《命运》等等,这些作品集中为观众呈现出一幅贯穿80年岁月的“人民文艺图鉴”。

《从延安出发》在回溯“人民文艺”初心的同时,悉心梳理延安文艺精神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脉络,旨在鼓舞更多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继往开来,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火热实践,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