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动这组抗战题材的美术作品,刷新了我

济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50.html

很多人印象中,上世纪七十年代,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似乎是一片文化沙漠。除了样板戏,就没有啥可听可看的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此期间,无论业余还是专业的文艺工作者,都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只不过内容上比起现在稍显单一,但绝对不单调。

其实,那个时候的文艺作品的创作,精雕细琢的态度绝对碾压现在。

不信,我们来瞧瞧这一组创作于年、关于抗战题材的美术作品——《抗日战争的民兵》(组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创作态度。

组画之一:《村落战显威风》

所谓“村落战”,就是将敌人诱进村里进行聚歼的一种战术。在抗日战争中,这种“村落战”的战术,让日本侵略者吃了很多苦头。

《村落战显威风》,就是表现这种战术的美术作品。

这幅美术作品,作者叫高荣贵,是一幅套色木刻:在一个村子里,一股日军中了民兵埋伏。民兵们占据村落的高处,有的隐藏在大树上,有的隐藏在地道中,有的以高墙为掩体,居高临下地用手榴弹炸、用步枪射杀,搞得日军晕头转向。

从画面看,虽然是木刻,但人物神态动作活灵活现,完全没有迟滞感。战斗场面也表现得非常惊心动魄。放在现在,这样的木刻作品也算得上非常好的美术作品。

组画之二:《不见鬼子不挂弦》

我们现在经常在嘴边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见鬼子不挂弦”。意思就是,见不到敌人,绝不浪费子弹。有的喜欢打麻的,也经常把这句话话嘴边,意思就是,你不打那张牌,我也不得打那张牌。

“不见鬼子不挂弦”,还有一句对应的话,叫“不见兔子不撒鹰”,说的意思都差不多。《不见鬼子不挂弦》这副美术作品,表达的大概也是这种意思吧:敌人不进来,我就不拉地雷的引线,说明民兵们在打击敌人时还是非常注重节约成本的。

这副作品也是一幅套色木刻,作者为高荣贵、史明高、曹占礼、侯林甫,展现的是三个民兵在屋内准备地雷,引诱敌人进屋进行打击的场面。请注意蹲在地上那位女民兵,注视着那位男民兵挂地雷的表情,眼神里既透出担心又透着某种喜悦,真是刻画得入木三分。

组画之三:《白洋淀出奇兵》

白洋淀就不说消解释了,就在现在的雄安新区内。抗战时,日军也经常到这里扫荡,自然,也经常遭到民兵们的痛击。

《白洋淀出奇兵》这幅套色木刻,作者为高荣贵、史明高、曹占礼、侯林甫,展现的是白洋淀的民兵们在白洋淀芦苇荡设埋伏,对闯进白洋淀的日本战船进行打击的场面。

远远地,一艘日本船出现了,芦苇丛中,民兵们分别集合在一只只小船上,一位指挥模样的民兵,挥着手枪叫大家作好战斗准备……子弹还没飞出来呢,但看着这场面就紧张起来了。

组画之四:《麻雀战显神通》

麻雀战是抗日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麻雀在觅食飞翔时,从来不成群结队,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几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仿照麻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游击战战法叫“麻雀战”。

这种战法,始用于年11月26日,命名者是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

《麻雀战显神通》,就是表现这种战术的一幅套色木刻,作者为高荣贵、史明高、曹占礼、侯林甫。画中,敌人人仰马翻,而不知是跟谁作战。远处,一座山峰浓烟滚滚;近处,几个民兵一边开枪射击一边吹着号角迷惑敌人。山岩下方,两个偷袭了敌人的民兵,掩饰不住兴奋之情;山岩上方,还有两个民兵跑动的身影……这种场面,令人兴奋。

组画之五:《政治攻势力无穷》

远处,一轮弯月照大地,一个碉堡孤零零。

近处,一个民兵张弓搭箭,一个民兵机关枪指向前方,居中一个民兵拿着话筒,朝前面的碉堡喊话,似乎喊的是“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之类的话。

显然,《政治攻势力无穷》这幅套色木刻,表现得是一场围而不攻的战斗,或者是一场攻心战。

月色之下,碉堡内似乎静悄悄,双方没有火力互射,说明政治攻势已经奏效。估计待到天明,碉堡内的敌人一定会缴械投降了。

这幅作品的作者仍是高荣贵、史明高、曹占礼、侯林甫。作品把故事放在残月夜色之下,使没有战斗的场面也显得张力十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