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需要足够的沉寂其余都无关紧要青瞳视

会员们观看版画制作

“青睐”会员活动后与刘硕海合影

馆内收藏的斯洛伐克版画家杜桑的铜版画作品

馆内收藏的麦绥莱勒的藏书票作品时间:11月2日

人数:20人

地点:天津汉沽·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

11月2日上午,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青睐”寻访团到达位于天津汉沽区的“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这是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版画藏书票收藏馆。此行经由本报美术编辑袁国明热心策划,他毕业于清华美院,不久前曾在这里研修。

刘硕海是这家收藏馆的主人,今年64岁的他,被誉为汉沽版画的代表人物,大半生都在和版画打交道。得知“青睐”会员到来,正在二楼准备版画印制演示工具的刘硕海赶忙下楼,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真正见识到了这座收藏馆低调外表下的“大有乾坤”。平方米的收藏馆里藏有2万余件国内外顶级版画藏书票作品,不少都是他亲自从国外的旧书店、古董摊里“淘”过来的。介绍起这些作品,刘硕海自然如数家珍。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会员们了解到许多关于藏书票版画的历史和知识,也亲眼见证了一幅版画最终诞生的过程。

年收藏馆成立,如今13年过去了,收藏馆已经成为世界版画、藏书票艺术家交流的重要场所。对于一个民营博物馆来说,维持日常的运行、不断丰富自己的馆藏已属不易,更不要说一年内策划多场中外艺术家专展这样的“大动作”,个中艰辛只有刘硕海自己清楚。“如果不是出于对这一行的热爱,根本坚持不到现在。”刘硕海说。

介绍藏书票和版画的区别解了许多人心头的疑惑

走进一层展馆,一张张颇具历史感的藏书票和版画展现在眼前。刘硕海首先向大家普及了关于藏书票这种小众艺术的知识,“藏书票最早出现在15世纪,最早的《圣经》就已经配上藏书票了。它是一种实用的小版画,相当于中国过去的藏书章。那个年代的书比较珍贵,一般不愿意借给别人,所以会请人设计一个图案,贴在书的封面或扉页上,代表书的所有者。”刘硕海说,“今天,藏书票早已不再具有实用性,而是一种艺术品和收藏品了。”

刘硕海接着向大家介绍了藏书票和版画的区别,解了许多人心头的疑惑,“最重要的一点是,藏书票的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思是‘我的藏书’。另外,上面还要标注票主的姓名、别号或书斋,相当于票主的一个‘身份证’。”有眼尖的会员发现,墙上挂着的藏书票下方,几乎都有几个手写字体,“藏书票的下面一般都有作者的亲笔签名,用铅笔签的。此外,还有作者同时用铅笔标写的制版标号、印量、制作年月日,有的仅有签名和制作年份。”刘硕海告诉大家。

馆里收藏的最早的欧洲藏书票制作于年,早期的藏书票一般都归贵族阶级所有,他们会找最好的雕工,将自己家族的族徽、纹章等画在藏书票上,显示地位不凡。“关于票面图案,那时票主的意见占百分之九十,后期藏书票成为一种艺术品,图案的题材才越来越丰富,逐渐大众化、个性化。”正如美国版画家罗克威尔·肯特所言:藏书票是票主的人生缩影,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目标,每一枚作品都是票主本人和画家共同合作所产生的私密的化学反应。

刘硕海这些年收藏的藏书票近万张,基本涵盖了国际所有藏书票大家的作品。他一一做介绍,首先是奥地利著名艺术家米歇尔·芬格斯坦的两幅作品,一幅画的是一位面容恬静的女人,侧身坐着,双手交叉,在她上方有一位戴礼帽的绅士,画面简单素雅。另一幅则繁复得多,画中一个人面对观众,手里拿着一本打开的书,周围则是眼睛、太阳等各种象征符号。

刘硕海介绍,芬格斯坦是一位世界公认的杰出艺术家,也是上世纪初柏林最著名的版画家之一,生前为很多名人设计藏书票,比如萧伯纳、理查德·施特劳斯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等。“在西方收藏界,他的作品价值很高,一般很难收到他的东西。”除了艺术价值高之外,芬格斯坦一生不平凡的经历和他献身艺术的精神也是刘硕海如此青睐他的原因。“他是犹太人,二战期间被关押在纳粹意大利集中营,被盟军的轰炸炸伤,医治无效于年去世。在30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共创作了近两千张版画作品,一千枚藏书票。集中营里条件非常差,没有合适的纸张,他就利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和有限的油彩来画,他一直坚持,从没放弃。”刘硕海介绍,在进集中营之前,芬格斯坦生活就很窘迫,他的好友、第一届藏联主席曼特罗向他定制了多款藏书票,这成为他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弗朗兹·冯·拜劳斯是奥地利的一名杰出版画家,中国大众最熟悉的藏书票艺术家,也是西方藏书票史上一位极负盛名的大师。刘硕海收藏了约件拜劳斯原作,他指着墙上的一幅作品介绍:“拜劳斯是圆舞曲之王小施特劳斯的女婿,他的藏书票具有典型的洛可可风格,主要是为皇家服务的。”

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但其实,刘硕海“慧眼识珠”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这中间,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视不了解到收藏上瘾的过程。据他介绍,他开始对藏书票感兴趣是年,那年他第一次去意大利米兰参加第24届国际藏书票联盟大会。在那里,国际上藏书票制作的艺术高水准令他兴奋异常,他深深地认识到艺术作品不在于大小,并且从心底里爱上了这门艺术。国际藏书票联盟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从年起,他只有一届没有参加。“这里的很多作品都是我从欧洲交换过来的,也有一部分是我去当地旧书店和古董摊淘来的。”

作为馆长,他又像极了一位“保姆”

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地处天津汉沽,与北京相距两小时车程,收藏馆与派出所同在一个小院,走进院子才能看见这座隐身在绿树中的灰色小楼。当你走进它,亲睹收藏在这里让人惊叹的世界版画精品,才发现它与那些高大空洞的博物馆反差非常之大。

9月份我参加这里举办的国际版画研修班,曾在楼梯上与馆长相遇,侧身而过,出于礼貌互相点头致意,其时并不知道他就是收藏馆的掌门人。随着对刘硕海馆长的了解,也就理解了收藏馆与它的主人相吻合的低调特质。

收藏馆于年12月28日开馆。友人曾劝刘先生不要创投收藏馆,预言很难坚持超过一年。作为朋友担忧收藏馆前景,说明了此项事业本身的艰难,如今收藏馆已走过13个春秋,藏品达2万余件,许多美术院校把这里作为了教学基地。

在这里看不到浓郁的商业气氛,观众不太会关心收藏馆如何运转,欣赏完作品,心满意足地离开,意犹未尽者还会再来。而“再来者”或许就是收藏馆继续走下去的支撑与动力!

刘先生作为艺术家,取得过非凡成就,获得了许多荣誉,多次担任全国藏书票大赛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曾担任奥运会火炬手。而作为馆长,他又像极了一位“保姆”。我看见他打扫地面积水,收拾研修班同学们弃置的杂物,甚至爬上门前老树为大家摘枣儿。能把爱好当成终生的事业,并与同好者分享,是何等幸事!“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我想这应该是馆长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的缘故吧。文并绘图/本报记者袁国明

“小版画、大制作”,版画家既是艺术家,也是工匠

馆里珍藏的版画也尽多珍品。刘硕海先介绍了版画的各种技法,让大家对其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版画分凹版、凸版、平版、镂版,凹版画的材质是金属版,因为较常用的金属版是铜版,所以又称铜版画。与之相对应的版种还有木版画(凸版画)、石版画(平版画)、丝网版画(漏版画)。铜版画又分为很多类型,最早的是干刻法,用三角的刀直接在版面雕出槽。铜版还有腐蚀法,在铜版上刷上沥青等防腐液,再用钢针画图案,然后放在腐蚀液中腐蚀。腐蚀法不如干刻法出来的线条利落,但不同的技法感觉不一样。”

版画技法说起来简单,制作起来却非常繁杂,从备版、刷防腐剂到刻图、腐蚀时间掌握,再到最后的机器印制,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差之毫厘,往往最后的成品也会差之千里,所以才有了“小版画,大制作”一说。“能做雕版的人,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是不行的。”刘硕海说,“为什么说版画有意思呢?就是因为它不像别的艺术形式,版画家既是艺术家,也是工匠,他必须能画、能刻又能印,全程参与。”

讲解中,很多会员的目光被一幅弹乐器的古典女性版画所吸引,大家纷纷感叹“和画的没任何差别”“就连裙子上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不难想象,创作者为了达到如此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经历了多少个埋头苦刻的日日夜夜。刘硕海说,这是19世纪的作品,是他去年在斯洛伐克一家书店里淘来的,“算是意外之喜”。有会员好奇花了多少钱,“其实不算贵,欧元,你们看这个女孩后背处有一片发黄的印记,这是水浸了,残了,所以便宜。”他指着旁边一幅画说,“这幅是在比利时的一家古董店淘的。欧洲很多旧书店里都有版画,这在我们国内比较少见。你们以后去欧洲旅行,可以去逛逛那些古董市场、古董店和旧书店,没准儿收获很大。”一席话点醒众人,原来出国游还有这么一条“野路子”,大家笑言“涨知识”了。

介绍到丝网版画,会员里一位老先生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他告诉记者,年轻时曾经在北京金漆镶嵌厂工作过,那时不知道手中的技法其实也是一种艺术手法,更不了解版画,今天这趟版画寻访之旅,让他倍感亲切。

数十年如一日醉心收藏,才有了如今浓浓的“国际范儿”

收藏馆里大师云集,可以说比较知名的近现代版画家作品都能在这里找到:有捷克画家阿方斯·穆哈的原作,他是西方家喻户晓的艺术家,也是新艺术时期的代表性画家,作品影响了建筑界和绘画界;有意大利画家泽蒂,他的木刻断面画非常有特色,作品的纤维非常细,博物馆刚刚做完他的专展;有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作品,是由伦勃朗博物馆赠送的,此外,还有奥地利画家阿尔福莱德·考斯曼、美国画家罗克韦尔·肯特等大咖的作品,“我们以收藏馆的名义向全世界多位艺术家定制了版画,还会用自己收藏的作品与同级别的艺术家进行交换。”正是在刘硕海数十年如一日的用心积累下,这座博物馆才有了如今浓浓的“国际范”。

收藏馆里还有斯洛伐克大师级版画家阿尔滨·布鲁诺夫斯基的原作,他被誉为“欧洲铜版之父”,其作品在西方收藏界非常抢手。年,收藏馆举办了他的铜版原作展,“他的作品画面很小但气势很大,艺术性很强,该刻画的地方非常到位,该虚的地方也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旁边墙上的一幅作品也很有来头,一张小小的藏书票,画面中有滚滚浓烟在空中飘扬。刘硕海停住脚步告诉大家,这幅画的作者是比利时艺术家麦绥莱勒,是一位对中国版画有直接影响的画家。“鲁迅30年代把西方版画介绍到中国时,提到两位版画家,其中一位是德国的柯勒惠支,另外一位就是他。”他还介绍道,“麦绥莱勒是一位批判性的艺术家,这幅画表现的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空气污染和雾霾。”麦绥莱勒作品是馆内主打的收藏,有将近件,还藏有一套他的书籍插图的草稿和原作,说起这套作品,刘硕海直言真是有缘,“我刚开始学版画就很喜欢他的东西,那个时期,中国版画界的前辈如李桦等都深受他的影响。从收藏界的朋友那里,我打听到有这么一套东西,价格很高,要几十万,我当时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又过了几年,终于攒够了钱,正好这套东西还在原来的藏家手里,这才如愿了。”

刘硕海走到一个玻璃柜子前,介绍馆内几件非常重要的藏品。其中有麦绥莱勒的五张手稿,在收藏界比较难得。此外,还有鲁迅为他编写和作序的画册《一个人的受难》,旁边是几幅中国画家同类型的作品。刘硕海告诉大家,中国早期的左联版画家都是模仿他的风格。更难得的是,这里还收藏有一本诗集,作者是一位德国表现派诗人,由麦绥莱勒做插图,“连底稿带复刻,一共一百张,现在都收藏在咱们博物馆,这应该是世界唯一的。”闻听此言,会员们发出羡慕的惊呼:“一锅端了!”柜子里还有柯勒惠支的作品,刘硕海指着其中一幅介绍:“这幅画非常有意思,表现的是十三陵神道,年轻人在汽车上喊口号,那时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版画的时代感很强。”

收藏馆是民办的,要靠自己找钱找物

馆里正在进行杜桑·波拉科维奇版画藏书票展,“今天刚刚开展,你们刚好赶上,”刘硕海说,“杜桑是世界级插画大师,他的作品有些像中国的漫画,充满夸张变形、讽刺、荒诞元素,非常有意思。”

类似的国际级别的艺术沙龙展每年都会举办好几个,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但直到我们的寻访活动结束,都没有看到几位工作人员。这样一家民营博物馆究竟是如何运转的呢?刘硕海告诉大家,现在他的全家人都投身在博物馆事业,儿子负责版画制作业务,儿媳则负责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及外联。“年,文化局拍卖这个房子,我当机立断,在政策扶持和亲友的帮助下买下来。现在想想,多亏了这个决定,才让我的这些收藏有了对外展示的平台。”

刘硕海从事版画制作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年,刘硕海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后留在院美术创作室从事专业艺术创作。刘硕海说,他本身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年,他自愿调回家乡汉沽,在工人文化宫从事美术辅导工作并继续创作,后来又成立了汉沽职工版画研究会,从那时开始,汉沽版画的群体逐渐形成。“我带领画家们到渔村、盐场等地进行版画创作,汉沽版画在北京展出后曾引起轰动。”此后,汉沽版画又赴日、英、法、德、意、美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均产生了较大影响。由此,汉沽被称为“版画艺术之乡”。

刘硕海的版画作品曾多次在国际、国内大型画展中获奖,“这些年创作了上百件版画作品”。谈及收藏和创作的关系,他说:“收藏对我的创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一方面,搞收藏耽误了我很多时间,这家收藏馆是民办的,不是国家拨款,我要靠自己找钱找物。当然,正面的影响更多,这些年我和很多世界顶级作品和艺术家直接面对面接触,感觉很荣幸,吸收了很多东西,获益良多。”

寻访的最后一项,刘硕海将大家带到了位于二楼的工作室。只见一张大大的桌子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铜版,也有一些钢版、塑料版。旁边是一台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铜版机,与铜版机挨着的桌子就是刘硕海的工作台,上面有一些颜料、刻刀、纱布等工具。接下来,他向大家现场演示了铜版画印制的过程。刘硕海选用的是保加利亚画家朱利安·乔丹诺夫的一幅奔马画,是画家在收藏馆现场创作的。印制之前,要先用油墨涂满版面,使所有凹线都填满油墨,然后细细揩去凹线以外的油墨。这是一道需要极度细心和耐心的工序,力道重了怕损坏铜版,力道轻了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擦好后放在铜版机上,覆盖上用水浸过的纸,再盖上一层报纸和毛毡,缓缓转动铜版机的轮子,黑色线条压到纸上,一幅版画就此诞生。

演示完铜版画的印制过程,刘硕海小心翼翼地用纱布擦干净铜版上残留的油墨。他要保证擦得崭新,才能尽可能延长铜版的使用寿命。会员们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工作室失去了往日的安静,他却仿佛沉浸在自己的版画世界,手中拿着的仿佛是一件珍宝。他的双手长满了茧子,那是长年握刻刀磨出来的,油墨和腐蚀液也使得他的手比正常人粗糙得多,然而,我们却能感觉到他内心的充实和满足,正如曼特罗评价芬格斯坦的那样:他只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沉寂在版画的世界,其余都无关紧要。

文/本报记者陈品

供图/青睐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