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猎民村从狩猎森林走上小康之路经济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pf.39.net/bdfyy/zjdy/171112/5837776.html
“米替尼骨荣,额日额都,米替尼阿米德日乐,俄日埃呀……”(鄂温克语音译: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一边诉说着对党的感激之情,一边制作着鄂温克民族工艺品,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村民在党的惠民政策帮助下,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进而转变成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放下猎枪的鄂温克同胞在决胜小康社会征程上行稳致远。猎民村二组村貌。木刻楞,见证当下的幸福生活“我们鄂温克少数民族,放下猎枪以后,开始从事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这些年党的惠民政策特别好,致富的效果特别好。”摘掉贫困帽的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韩志明幸福的生活挂在了脸上。扎兰屯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种植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作为鄂温克族后代,韩志明放下猎枪定居以后,他通过学习科技种田技术,实现了从猎民到农民的转变。这位农民不一般,他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拥有自己家土地和承包的土地一共多亩,种植玉米、大豆以及青贮饲料,陆续添置了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化设备进行春耕秋收,年收入50多万元。同时,韩志明还购进了基础母牛,经过几年的繁殖,发展到多头,每头牛纯利润—元,年收入40多万元,带动5个农民就业。扎根在泥土里,浇灌一片真情,收获的是满眼春光。富裕起来的韩志明住上了三间砖瓦房,但他还保留着曾经居住多年的木刻楞房子,还经常去看一看,讲述和父母曾经居住的撮罗子以及深山打猎的艰苦往事,见证当下的幸福生活。太阳花,传承民族文化魅力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人大主席、猎民村包村工作组组长李剑介绍,民族文化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我们在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和传承民族文化,我们成立了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和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助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还可以将鄂温克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李剑说。猎民村村民在制作民族工艺品。走进猎民村亚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太阳花、皮毛画、桦树皮饰品盒等鄂温克民族特色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村党支部书记白铁生介绍,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加工业大多是男人干的活儿,尤其是鄂温克族崇拜太阳,用牛、羊皮毛等制作的“太阳花”寓意温暖吉祥。“在决胜小康道路上,我们一个民族不能少,鄂温克族女同胞更不能掉队。我们组建了这个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从小小的‘太阳花’制作开始,先后创作出太阳花、撮罗子、桦皮盒、皮毛画等6个系列、13个品种的民族手工艺品,带动13名妇女就业。”白铁生说。白铁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太阳花”制作来说,合作社提供原材料,每个人一天除去收拾家务,最少都做十二三个,扣除成本一天就能挣百八十元。尤其是合作社还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研制出“十四冬”系列主题太阳花饰品,还根据客户需求量身订制珠子、宝石、玉石等高中低档产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梅花鹿,助民奔向小康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让猎民村换了模样。“猎民村的特种养殖项目是国家民族政策给予的支持,我们积极发展鄂温克族原先熟悉和有感情的产业。猎民放下猎枪以后,对这片大山对大自然还是有深厚的感情,所以特别希望把这个梅花鹿产业发展好。”驻村第一书记塔米拉对发展特色养殖助力群众奔小康充满信心。猎民村充分利用国家民族政策壮大集体经济。年利用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50万元,在原有特种养殖基础上购入种公鹿及基础母鹿,发展梅花鹿养殖。目前已拥有基础母鹿15头、种公鹿2头、鹿仔11头,产值达到10万元,带动11名群众走上致富路。鲜花的娇艳离不开阳光,树木的繁茂离不开雨露。猎民村常住人口有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39人,夏季青山绿水,冬季雪落枝叶,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以及扶贫政策的精准实施,让这里在年就实现稳定脱贫。从“放下猎枪”到“小康之路”,如今的猎民村,农业、牧业、种植业等传统产业在增产中提质,手工艺、养殖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在继承中发展。年底,猎民村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彻底“甩”了“穷帽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