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智游长白山,作者?KARMA?
智游长白山.
智游长白山——长白山全域旅游智慧公共服务平台,由长白山旅游和文化体育局规划、组织指导,长白山旅游协会主办。推广“大长白山地区”全域旅游与旅游商家诚信体系建设,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全方位对游客提供便捷的智慧化旅游信息服务。
7月8日19:30(今晚)
长白山夜间文旅消费街区
即将华彩启幕!
满族风情民俗市集新打卡地妙趣繁多
满满的活动内容快来看看吧
//精彩活动
满族运动区--满族将领伫立马前,小巴图鲁摔跤
长白山地区人类起源--古安图人打卡点
满族游艺区--传统小游戏“嘎拉哈”
实景剧本游戏区--《氏族之王》
满族民俗“福”字拓印区--交互伴手礼
非遗传承展示区--隋进才老师铁艺作品
满族纸艺区--窗花纸艺
长白山古今对话区--人物诗词交互和现场书法展示
满文展区--深渊镜福禄寿打卡点
开幕式现场--长白山神话传说(祈福牌)
自由参观文创市集,离开街区
长白山民俗博物馆
位置: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天福街1号楼
活动地点:长白万巷南街(长白山民俗博物馆门前)
小伙伴可以点击上方地图寻路哦!
长白山民俗博物馆
长白山民俗博物馆创建于年,位于池北区天福街南端,展厅面积余平方米,馆内藏品余件,以实物、图片、影像等多种布展形成。
博物馆一共分为两层,第一层以历史记忆、百行百业为主。第二层为衣食住行、文化艺术为主。
△宝马遗址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原因,所以这块宝地孕育出许多珍贵的植物,这些植物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人们在冬天捕鱼时天气寒冷,在药哈子里装满酒,身体发冷时喝上一口暖和身子。
这些工具保留的很完整,“木帮”文化已经成为长白山地区最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之一。
长白山地区的矿冶业,直至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才逐渐发展起来,主要有金、银、铜、铁、铅等金属的开采冶炼。
当时的产品主要供自家消费,包括纺纱织布、缝衣绱鞋、编筐窝篓、食品加工,以及生产生活所需各种器具的制作、修理等。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
女子身着彩旗袍,头带答拉赤,足登花盆底,显得既美观又庄重。
不能忘记的是满族火锅,这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一种传统风味名菜,也是清朝宫廷中冬季常用佳肴之一。
靰鞡鞋是中国民间古老的鞋子,是满族先人创造的。关东一带十分寒冷,所以靰鞡鞋是这里人们的主要防寒用具之一。
长白山地区的先民为了抵抗严寒,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称为地窖子。近代以来,住房有木刻楞、泥筑等建筑方式,房顶起膏,或草,或硬木瓦,并在屋内筑火炕取暖。
挂竹筐的小勾子是狍子的脚,非常有特色,还原了当时居民的生活习惯。
这个就是满族的悠悠车也叫摇车,用桦树皮做成的,如今在东北出生长大的满族人,大多数儿时都有过被“吊起来”的经历。这就是北方民间传诵的那句俗话——养个孩子吊起来。
“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就是关东最著名的三大怪。
马车是长白山地区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车轱辘为坚实桦木或柞木所制作的,形状如蒙古草原上勒勒车的轮子。只有有钱人家才会有马车代步。
博物馆记录时间的积淀,留下了岁月的积累。趁着春假假期来长白山民俗博物馆和小伙伴们一起打卡吧~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魅力和生机!
原标题:《长白山的夜,一样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