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晓云一个沉寂了70多年的偏远小山村,缘何在短短两年间骤然变成一个好评如潮的民俗旅游胜地?如此翻天覆地的嬗变,密码就是双鸭山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冷菊贞。工作两年多来,冷菊贞始终把“一心为民”作为坚定的信仰,捧着真心、带着真情、下着真功,把先锋模范的荣耀镂刻在黑土地上。动真心打响脱贫“第一枪”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是有名的贫困村,贫瘠的岗子地,满村的土坯房,收入来源也仅靠种植玉米。更要命的是村穷人心散,农闲时村民的全部生活就是打牌、喝酒。“刚到村里的时候,看别的村都在调结构,我也鼓动村民‘旱改水’,没想到遭到村干部泼来的一盆冷水:小南河全都是岗子地,根本打不出水,没法种水稻。”冷菊贞回忆说,蛮干肯定不行,可到底该怎么干也让她心烦意乱。冷菊贞以前是个摄影爱好者,心烦了,她就扛着相机满山满村转悠。摄影人的独特视角,让她从古老破旧、无人问津的房屋院落中意识到了商机和财富。经过进一步考察论证,冷菊贞郑重向村党支部提出整合开发风光、生态、民俗等资源,将小南河村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摄影、“农家乐”为一体的民俗摄影旅游基地的发展思路。经过与村“两委”反复论证、梳理,统一思想,形成了小南河村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这个破村子会有人来旅游?”思路跟大家讲了之后,村民们根本不信。只有用实实在在的效益来说话,才能打消村民的顾虑。冷菊贞个人先垫付资金,购置花布、窗花、灯笼等物品,装扮具有代表性的木刻楞老屋,动员3户党员先开办“农家乐”,发动村“两委”成员,翻磨盘、钉爬犁、编苞米串、挖雪道、挂灯笼。她把古老的关东味道、把满村的大红灯笼拍成照片、做成视频,发到摄影群、朋友圈作宣传。不久,小南河村便吸引了来自浙江萧山的30多名首批游客,仅一个正月,陆续有多个团、多名游客来到小南河村。看到了效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先后建成“农家乐”16家、关东民俗老屋7处。下真功研制脱贫“好方子”冷菊贞深知实现旅游业的扩容与全产业链条的打造,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路径。她发挥自己原单位“市场监督”的专业优势,抢先注册了“小南河村”牌4大类37件商品商标,并办理了条形码,推出了农家辣椒酱,恢复了酒坊、油坊、豆腐坊、绿色种养殖及加工等与旅游相关的产业,组织妇女们自制各种口味的辣椒酱,让村民把小豆腐、冻饺子做成礼品,把小园里没上化肥的杂粮打上包装。年年初,村里完成了平方米厂房的基础建设以及升燃气炒锅、个料缸和储备料箱、灌装机、打码机、封口机、消毒等设备采购,完成了标准化设计备案、商品送检等一系列程序,目前年产量预计达10万瓶。截至目前,村里共接待省内外游客1.6万余人,带动旅游服务及山特农副产品销售收入余万元,参与农户年均增收3万余元。小南河村被国家旅游局列入乡村旅游扶贫村、能人带户扶持项目,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国家规划设计示范村。第一部赫哲族题材电视剧《黑金部落》影视基地也在村里落成,昔日的小南河村变成了今日的明星村。用真情成为群众“贴心人”驻村干部,不仅要住在群众身边,更要住进群众心间。冷菊贞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书记的光荣职责,把群众当作亲人般对待,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用真心赢得了民心。为了拍摄小南河古朴民风的年夜照片进行宣传,在任职后的第一个除夕晚上,冷菊贞独自一人在山上拍摄小南河的村庄夜景,挨家挨户地为村民拍摄全家福。正月初二,也是冷菊贞的生日,她从早到晚没闲着,带前来旅游的摄影家们拍民俗、拍夜景、吃农家饭。冷菊贞的付出,最终感动了乡亲们。为了打造干净整洁的环境,村民自觉清理房前屋后垃圾;为了打造民俗旅游景点,村民们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搭建百米长的草棚;发展村内产业没有土地,党员骨干带头拿自己家的土地建厂房……两年多的时光,冷菊贞的皮肤比以前黑了,头发也白了许多,同志们都说她变成了“犹如真汉子”的“村姑”。在第一书记初次任职期满后,冷菊贞又主动申请延期任职三年:“心里放不下乡亲们,规划好的项目刚启动,换了人接不上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