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之十三宁寿宫区上

鄙人版故宫套贴,连载的《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十七弹,得到了不少读者不吝赐读。其中有一些读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指出一些谬误。这次修订版二刻重发,采纳了前期读者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实了一些内容,校勘了笔误,并更新和补充了一些图片。虽然不敢说纠正了所有谬误,但应该是大部分得到了更正。详记赏明清皇宫所见的中国古代顶级宫殿建筑艺术、故宫展出的一些皇家文物收藏和清宫皇家生活痕迹,也联想到明清皇宫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和传说,不敢说“以飨读者”,只是希望和读者共享。谢谢。

——————————————————————————————

从文华殿出来往北走,也就是往后走。走着走着,右手也就是东边出现一片建筑。这一片建筑看上去是故宫的办公室,但肯定是皇宫建筑,这是南三所。南三所是一个大院子,正门在南面。

门内有一座大影壁挡住我这样外人的视线,影壁后面有三所院子,所以叫南三所。每所院子都有三进,和东六宫后面的乾东五所一样,那里现在也叫北五所。明代时候这里不是这样,倒是也有几座院子,像端敬殿、端本殿和撷芳殿。说是叫殿,其实也是院子。清乾隆十一年(公元年),这里建成了现在的南三所,正式官名还叫撷(念邪)芳殿。南三所这一带明清时期是皇子的住宅,清太子胤礽住在毓庆宫,其他皇子们婴幼时和额娘一起住在后宫,长大了就住这里,成婚后就搬出宫外住。这里因为是在东路上,住在这里的明太子有时候就会被叫做“东宫太子”,清代毓庆宫也是在皇宫东边。东宫太子就是有戏接班的皇子呗。

既然是撷芳殿,那就会有邪事发生。万历四十三年(公元年)著名的“梃击案”发生时,太子朱常洛就是住在这里的慈庆宫,撷芳殿是慈庆宫里的前殿。万历帝朱翊钧王恭妃生长子朱常洛,郑贵妃生三子朱常洵。万历帝因喜郑贵妃,便想立其子为太子,众臣反对。国本之争后,只好在万历二十九年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四十三年五四节那天日落西山时,皇宫里来了一个青年。这个青年手持一杆武松的哨棒叫梃杖,不知如何走到太子住的慈庆宫前,一梃闷倒了把门的保安太监。保安倒下前尖叫了一声“有刺客呀”!太监都是细嗓子,叫做“阉声”,你知道的。这个青年越过保安的活体,大踏步向内院走去,手中的哨棒挥舞得呼呼作响。正在这马尾穿豆腐的千钧一发之时,前殿撷芳殿值班的太子贴身侍卫挺身而出,将这个青年当胸一掌放倒、捉拿、绑住。审之,青年说是郑贵妃宫里太监甲和太监乙带其走到太子宫前,令其进去把朱常洛往死里打。万历帝不肯深究,怀疑是太子朱常洛做局陷害郑贵妃。最后将这个青年斩于菜市口,将郑贵妃宫里甲乙太监掐死在宫内某暗角,此案不了了之。郑贵妃原本还想撺掇万历帝废了朱常洛,改封自己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经此一案,只好作罢。此为明代一出疑案,就是“梃击案”。最终,朱常洛顺利登基泰昌帝,一个月后,泰昌帝朱常洛离奇地死于“红丸案”,又是一出疑案。朱常洛长子朱由校幼时丧母,是由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抚养大。朱常洛登泰昌帝时,带着朱由校搬进乾清宫。李选侍磨着朱常洛封她皇后,结果只得了一个贵妃,不甘心。朱常洛的爸爸临上天前立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为皇太孙,结果朱常洛死后,这个皇太孙朱由校成为天启帝。李选侍咨询魏忠贤意见后,便赖在乾清宫不走,说是要继续抚养已经十六岁的朱由校,怕他断奶不顺。后被魏忠贤的对头们逼迫移居哕鸾(念越乱)宫,清代重建为宁寿宫,此为明代“移宫案”,这一出不是疑案。天启帝朱由校在位七年,还是像他爸一样吃那倒霉的仙丹飘走的。

清康熙帝自幼登基,没有住过这一带皇子所儿。雍正完婚出宫之前是住在这里;乾隆小时候住他爸的雍王府,他爸当雍正时他住毓庆宫,完婚后搬去乾西五所。后来的几任清帝小时候都曾在南三所住过,成了事实上的东宫太子。

南三所现在也是故宫博物院的办公场所,还兼做停车场。上面那张图片里可以看见停着的奥迪和奔驰,都是公务车。你走西面大路还可以看见里面有车库,消防车库,说明故宫消防队在这里待命出击。

顺着林中大路继续向北走,就看见前面一座大殿。

这是箭亭。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抬梁结构,四周有檐廊。上面是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七只脊兽,规格还挺高。正面五间全开,每间都是四扇六抹隔扇门,三交六椀棂花。后面是明间和次间开门,梢间实体墙。东西也是实体墙,不开窗。檐下横枋上是双龙和玺彩绘。站到檐廊下往上看,箭亭结构有一处特殊的地方。

外圈的檐柱上有斗拱,而内圈的墙柱上没有斗拱,是直接捅到顶的,顶上就是天花。它的屋顶是柱顶直接架梁枋的抬梁结构,不用斗拱。故宫内黄色琉璃瓦的正规大殿像这样柱顶直接架梁的不多见,箭亭可能是仅有的一处。民间建筑常用这种结构,烟花三月刚刚看过的扬州个园宜雨轩,何园熙春堂都是柱顶直接架梁的抬梁结构。

箭亭前面的踏跺也和别处不一样,非常宽大,中间也有丹陛石。箭亭门前有五头青铜牛,象征“五福临门”。这五头牛的形象来自唐代韩滉(还念晃)的《五牛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纸本画,斋宫的故宫主题邮票特展上展出了《五牛图》的复制品。《五牛图》的纸不是宣纸,而是麻纸,因此传世久远。上面有不少古代名人题字,包括赵孟。清乾隆十一年(公元年),本画走入清宫,弘历兄也在上面题了诗。八国联军入侵时《五牛图》流失海外,五十年代国家从香港花六万港币收回来,七十年代修复后现存故宫。年故宫请了杭州的铜雕家朱炳仁按照《五牛图》做了五座青铜像摆在箭亭前,这五头牛可以亲可以抱可以骑,但是不可以牵走耕地。牛年央视春晚上,《五牛图》和天龙山佛首一起以“国宝回家”展示。

明代的时候,箭亭这里有什么建筑好像找不到记载了。反正最早的箭亭是清顺治年间建的,皇家骑马射箭的运动场,主要是玩射箭。清代武举也在这里举行殿试,比较各人的弓马手段,状元可授御前一等侍卫。现在的建筑是雍正年间重建的,后来肯定又刷过漆。

清帝经常会组织皇子们在此练射箭,大门全打开,里面站上一排皇子冲着外面的靶子射箭。后来,皇子们也在这里练习火枪,然后带着火枪队去隆宗门抵御天理教民兵。你看箭亭后面地上有一排石墩吧?走近看一眼。

这一排石墩中间都有孔,射箭的箭靶就插在这里。你一看,咳!没多远呀?

箭亭以北叫做箭亭广场,广场西边是景运门。景运门进去就是乾清门广场,广场的那一头就是隆宗门。嘉庆十八年(公元年)天理教民兵攻击隆宗门,当时住在南三所的皇子旻宁持枪出南三所,走景运门,至隆宗门,射击,二民兵被击牺牲。旻宁此人攻击性极强,十岁时跟随爷爷乾隆帝进山打猎,就曾击毙一只鹿。旻宁后来当上了道光帝,此后再未持枪上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道光二十年(公元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大清败。

箭亭广场北面是明代的奉慈殿,现在的毓庆宫。毓庆宫的东侧是奉先殿,是故宫二座单收费的精品展馆之一,钟表馆。

走进去一看,钟表馆原来的所在奉先殿不开放,钟表馆搬到了奉先殿对面的南群房里了。奉先殿不开放应该不是新冠疫情的原因,可能是在修缮施工。问了一下,说是将来要改成原状陈列。

进去南群房看看宫廷钟表。皇宫内最早的自鸣钟是罗马传教士利玛窦在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年)带进北京,献给明神宗朱翊钧的。看看下面这个,18世纪英国货,铜镀金人指时刻分钟。

二楼有三个表盘,指示时、刻、分。下面这个是铜镀金嵌珐琅祥禽报瑞钟,也是18世纪英国货。安妮女王时期英国名匠威廉森出品。

下面这架钟叫做铜镀金写字人钟,英国威廉森表盘,瑞士专为清乾隆帝制作底座,是乾隆最喜欢的一架钟。

最神奇的是下面亭子里的西洋绅士会写汉字,看看他写的什么字。

启动之前,先要上弦,然后在小桌子上铺好白纸,再给洋人右手毛笔蘸上墨。开动以后,那个洋人一边摇头摆尾,一边在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

西方人进入中国是从那些传教士开始的,初期的传教士要想获得皇上御准在中国的工作许可,就必须讨皇上欢心,最容易讨皇上喜欢的贡品就是上面这些西洋钟。乾隆皇上曾得到许多这样的西洋钟,还都带有时代的烙印。乾隆时期在法国正是洛可可艺术风格盛行期,这一时期欧洲国家来的钟表都带有Bling-Bling的洛可可风格。如果钟上带有西洋仕女图,也都是布歇那种香艳的洛可可风格。这个布歇还就是和乾隆一个时代的人,比乾隆大十岁左右。

看看清宫造办处的出品,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

看看上面的群仙,像是三位社会大妈。

钟表馆里还有一些摆设。看看下面这一套欧式桌椅,还有桌上摆的咖啡具。

估计这是婉容在储秀宫设置西餐厅配套的咖啡座。

突然看见咖啡桌边墙上挂着一副画。

这是莫奈的《日出·印象》呀!左下角居然还有莫奈的签名。没听说莫奈像画《池塘·睡莲》那样画了多幅《日出·印象》,没得说,这是摹本。谁摹的?郎世宁?不可能,他和莫奈不是一个朝代的。钟表馆里只是布置了这么一个欧式场景,没有交代这幅画的来历。另外还布置了一个中式场景。

这个场景在故宫里看起来就顺眼多了。墙上的画是乾隆年间宫廷画师们奉旨所制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慈云普护》局部,画中是康熙所建九州“涧阁”。原图四十幅画配诗在年被英法联军掠走,现存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年,一中国人拍了一套黑白照片带回国。年,一法国人送给中国一套彩色照片底版。年北京某公司巨资买下原图彩色底版和国内发行版权,年制作了套绢印彩绘画卷限量发行。这套珍藏版画卷的第一套在国博,国图也有收藏,号在圆明园学会,号在香港,号在澳门。不少大款也有,包括李嘉诚和曾宪梓。我估计故宫也有一套。我曾在公园里见过拍花的,他把最好看的那一朵拍完之后掐下来带走,我觉得他就是从英法联军那里学来的这一套。他们毁了圆明园,掠走了这套《四十景图》,然后高价向中国人售卖这套图的图片,贼不要脸!

奉先殿再往东是内廷外东路,有故宫另一个精品展馆,珍宝馆。奉先殿的钟表馆和宁寿宫的珍宝馆之间是东筒子长街,这条街上没有各种门和配套的门槛,一路向北通到神武门广场天街。

珍宝馆是设在宁寿宫,宁寿宫一带在明代的时候是先皇的后妃们养老的地方。先皇走后,新皇登基,后三宫和东西六宫要腾出来给新皇和后妃们住。宁寿宫后面还有一些宫、殿,明代也曾有妃嫔住在那里,成化帝的万贵妃先后所住的安喜宫和昭德宫应该就在那里。前面说的明代“移宫案”女主角李选侍,最后是从乾清宫给移到这里的哕鸾宫。这里还有一座喈凤宫,据说曾经住过朱元璋的碽(念贡)妃,他们说碽妃是朱棣的生母。此事没有正史记录,存疑。按照史上记载,朱元璋的妃嫔们是全都殉葬了的,如何有碽妃住进北京皇宫?

被闯王火焚后,清代初期,这一带颇荒,种啥都是草的那种荒地。到了康熙年间,他的生母太后佟佳氏去世得早,在康熙二年(公元年)就去世了。在慈宁宫里住的有康熙的奶奶孝庄太皇太后和嫡母仁宪太后,就是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生母去世后,康熙帝和嫡母仁宪太后关系更加亲密。康熙二十二年,在明代一号殿这里开始重建仁宪太后住的宁寿宫。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皇太后薨,寿七十四岁。距今三百三十年前,康熙二十八年,宁寿宫落成,仁宪太后住了进去。前面正殿宁寿宫,后面寝殿景福宫。太后在景福宫住到发苍齿摇,年过七十。康熙帝此时也是头眩足肿,年近六十。康熙五十二年,太后亦薨,寿七十七岁。雍正帝时期,康熙的贵妃们住在这里,包括和贵妃瓜尔佳氏,直到乾隆三十三年(公元年)八十六岁的和贵妃去世,此后宁寿宫闲置。

乾隆三十六年,上谕重建整个宁寿宫区,占了好大一块地。他是预备着归政后居住的,到那时、到那时就做那太上皇。乾隆说是坐帝位不能超过他爷爷康熙的六十年,可是他怎么知道自己能活到那个时候呢?

乾隆四十一年,改造工程完工。宁寿宫区域建成了一座小皇宫,它的正门是皇极门。

皇极门很低调,就是高大宫墙上的三座拱券琉璃随墙门。但是它的两边并排还有皇极左门和皇极右门,供非皇上本人行走。

皇极门前面当然叫做皇极门广场,不是正方的,东西长,南北短。东西两端开的也有门。东边是敛禧门,西边是锡庆门。东边的敛禧门封闭了,西边的锡庆门现在是珍宝馆的入口大门。皇极门的对面南墙上有一面琉璃影壁,这面墙也是南三所后面库房的后墙。山门前面有一座影壁,这个布局是中国寺庙常用的,王府后来也在大门外建这么一座影壁。影壁很常见,各种各样,壁心一般都有图案,多用砖雕,也有琉璃的。皇极门前的琉璃影壁上有九条龙,叫做九龙壁,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年)。

龙在古代是象征皇权的,九条龙就是最高等级了。九龙壁就是最高等级的琉璃影壁,寻常人家肯定是不能用的。中国现在有四座九龙壁,除了这座以外,北京还有一座在北海公园,双面的,也是乾隆年间所建。北海公园过去是皇家园林,建一座九龙壁没有问题。山西大同有一座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九龙壁,是朱元璋十三子朱桂的代王府门前影壁。山西平遥也有一座九龙壁,这个很特别,虽然也是明初所建,可是并无皇家背景。平遥九龙壁对面是过去的太子寺,寺里供奉的不是明太子,也不是佛祖,而是佛祖成佛前的迦毗罗卫国太子像。这四座九龙壁中,只有北海公园的是双面,其它都是单面。皇极门这座九龙壁上是海浪上翻飞的九条不同颜色龙,金龙当然是在中间,而且面朝前,叫做正龙。看看金龙的龙首。

它左右两边的龙是对称颜色,而且升龙降龙相错。壁上九龙中,最悲惨的是两条白龙。东边那条白龙的腹部下半截琉璃造当初乾隆年间安装的时候被打碎了,为了不延误工期,工人没有重新烧一块,而是刻了一块木头刷上白漆拼上去了,“老黄瓜刷绿漆”就是从此学来的招数。验收当时并没有发现,日久后,白漆脱落,露出木头本色才被发现,现在保留原状。据说被发现的当时,逊帝溥仪住在天津,他听说此事便说“那些匠人该杀”。你看这溥仪都逊成那样了,还想着随便抓人砍杀呐。现在每天走到这座九龙壁前的游人甲乙都要来看这段木头,如果不知道在哪里,一定会有游人丙指给你看。

西边这条白龙则是腹部直接掉了一段。

进了皇极门可以看见前面有一座正规的宫门,那是宁寿门。皇极门和宁寿门之间叫做宁寿门广场,非常大,乾隆退位后三天即在宁寿宫皇极殿摆千叟宴,当时宫里坐不下,五品以下老叟们就坐在这个宁寿门广场。

宁寿门和乾清门建筑形式基本一样,也是五间三启的屋宇式大门,上面也是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也是三路出阶中路有丹陛石,两边也有八字琉璃影壁。门前也有一对鎏金铜狮。

宁寿门这里很特殊的一条是井亭在门外。通常井亭都应该在院内,可宁寿门外东西两边的角落里各有一座井亭。

进了宁寿门也和乾清门一样,有月台直通后面的正殿。正殿就是皇极殿,宁寿宫匾挪到后面的寝宫去了。这块“皇极殿”龙匾可是太新了,看上去和大殿有点不匹配。

皇极殿建筑形式也是和乾清宫基本一样,也是五尺高单层台基,上面也是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九只脊兽,都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乾清宫东西尽间是开放的,更像是檐廊,皇极殿是正规的面阔九间。乾清宫明间加次间开了三座门,皇极殿明间加两次间开了五座门。皇极殿前檐枋下的云龙雀替很特殊,和故宫内其它大殿都不一样。前三殿后三宫枋下雀替都是彩绘木刻花卉番草,皇极殿这里却是木刻贴金云龙,糙旧以后看上去就像是铸铜的。稍间和尽间窗下槛墙外面贴有黄绿色琉璃龟纹砖,这一条和太和殿一样。皇极殿月台上东西两边也有日晷和嘉量亭,嘉量亭里面是空的。月台上丹墀两边各有一座万寿灯基座。月台上丢失的摆设有铜龟、铜鹤和鼎炉。月台下东西两边也各有一座基座,这个不是万寿灯,而是叫天灯。

殿内正中是六根金漆大柱,上面的图案叫做江山万代云龙图,和太和殿一样。中间设地台,地台上摆皇帝宝座,宝座后面有照太和殿做的背屏。地台后面,中间二后金柱之间挂有双龙金匾,乾清宫的这个位置挂的是五龙金匾。金匾上横枋前挂着“仁德大隆”纸匾。

两边摆设鼎炉、白象和甪端。白象驮宝瓶叫做“太平有象”,很吉祥的。

看看上面的仿太和殿斗八浑金蟠龙藻井,挂着一尺高轩辕镜。可以看见两个正方形旋转45°叠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斗八”。

上面那块“仁德大隆”匾是近年复制的,原版的目前挂在皇极殿门外额枋下。

原匾上钤的印,中间是“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左边是“数点梅花天地心”,右边是“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这三方印都是檀香木巨印,专门成套钤在慈禧自书或有人代笔的大字牌匾上,是皇宫内最大的印章。慈宁宫还有一块仁德大隆匾,也是慈禧所题,时间不详,那块匾是原装修复的。皇极殿这块“仁德大隆”匾上的“梅花”二字和慈宁宫的对不上,说明这块匾很有可能是伪造的,留下破绽让后人评说。

看见屋檐下的“皇极殿”匾,你会禁不住想起太和殿在明末就是叫做“皇极殿”。也就是说宁寿宫里的这座皇极殿虽是按照乾清宫建筑形式建造的,可老乾心里想的却是按照太和殿的级别,仅次于太和殿。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年),皇极殿落成。按照乾隆自己的规划,他退休之后就住进宁寿宫。前殿是相当于太和殿那样的朝殿,做为受贺之所在;寝宫是后面的宁寿宫。而且,乾隆说他死后这个区域不许改动,仍然作为退休皇上的养老地。他把康熙在位六十年设成清帝执政年限的天花板,谁都不许超过六十年。他乾大爷还下了一道谕“若我大清亿万斯年,我子孙仰膺昊眷,亦能如朕之享国日久,寿届期颐,则宁寿宫仍作太上皇之居”,这道谕变成了祖制。其实老乾自己就在这里出现过二次。第一次是乾隆四十四年竣工验收,顺便请王公大臣喝御茶;第二次是嘉庆元年太上皇千叟宴。退休以后,乾隆做为太上皇,就在千叟宴时来过这么唯一的一次。平日他就坐在养心殿里,过年过节时,他就还去太和殿受贺,有点蛮不讲理。老乾赖在养心殿不走明面上的原因是要继续训政,暗里还有二条。一条就是印把子不能轻易放下,“生命不息,掌印不止”。另一条,乾隆一生最喜欢的二个女人,第一个是富察皇后,住在长春宫,但是侍寝时是住在养心殿东耳房。富察皇后死后,乾隆最喜欢的令妃最后病重时也是住在这个东耳房。乾隆把长春宫富察皇后的布置一直保留到他退位,而养心殿东耳房还是令妃的布置,老乾是想在令妃老屋旁住到老死。

乾隆之后,嘉庆就来过一次皇极殿,那是嘉庆十三年(公元年)除夕宴请大臣。这个宴会本应该在保和殿发生,这一年保和殿天花板塌了一间,冬季无法施工,因此借用皇极殿办了除夕大臣宴。此后,不仅皇极殿,整个宁寿宫区都一直空置。直到光绪二十年(公元年),慈禧六十大寿庆典是在这里办的。为此庆典,皇极殿被重新粉刷了一次。殿内的乾隆匾联也都被换下,宝座后面原来挂的是乾隆题的“建极康宁”,两边的楹联也是乾隆所题。慈禧办六十大寿时,上面的匾换成了现在挂的她自题“仁德大隆”纸匾,两边的楹联也换成了光绪题字。此后,慈禧一个女人,不能出现在太和殿,她就常在这座规格仅低于太和殿的皇极殿接受节日贺典,包括春节、冬至和生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臣。慈禧六十大寿原准备在颐和园排云殿举办,结果传来甲午海战失败的消息,只好取消了颐和园的大典,改在宫内皇极殿了。光绪三十四年,慈禧死后,灵柩没有停放在慈宁宫,而是停在了这座皇极殿,直到一年后下葬定东陵。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并没有和咸丰帝合葬,而是各有自己的陵墓。咸丰定东陵是一座帝陵和二座后陵,清陵中独此一例。

慈禧死后在皇极殿停灵带了一个坏头,之后光绪的隆裕皇后死后也是在皇极殿停灵。

年,故宫按照乾隆年间原状重新布置了皇极殿,然后开放参观。我估计宝座上面的乾隆匾联肯定是找不到了,也没有赝品或者图片留存。没有办法,只好重制慈禧和光绪的匾联挂出来了。

皇极殿前的月台比较小,不能从月台两边走向后殿。月台下两侧宫墙上有垂花门可以去后殿。

皇极殿的后殿是宁寿宫。

过去挂在前殿上的“宁寿宫”匾,现在挂在了后殿。这座宁寿宫和前殿皇极殿都是康熙二十八年所建。乾隆四十一年重建皇极殿的时候,这座宁寿宫也一起重建。宁寿宫和皇极殿下面的台基是一体的,皇上来往是通过皇极殿后门,这和前三殿、后三宫是一样的。宁寿宫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上面是黄色琉璃瓦单檐歇山顶,这一条和保和殿、坤宁宫不一样,那二座殿都是重檐。檐廊枋下的雀替和前殿皇极殿一样。宁寿宫檐下特殊的是檐柱间上下二枋中间还加了一层,这一层装饰的是一排镂空云龙木刻,这个叫做套环华板。这里的云龙套环和雀替一样,都是木刻贴金的。那个雀替可能是原装的,至少是慈禧六十大寿装饰翻新的。这个云龙套环明显是近年有修葺,上面的贴金很新。这下子可以看见这些木刻贴金云龙雀替的原来效果了,这上面贴的不是足金,而是浑金。我们现在把足金叫开金;把浑金叫玫瑰金,纯度相当低。宁寿宫正面和坤宁宫一样,也是东次间开门,其它各间装直棂吊窗,门窗上有贯通的双交四椀横披。

宁寿宫可以进去参观,里面的布局和坤宁宫差不多一样,是乾隆为了退休后祭萨满而用的。东次间进门之后有半间暖阁,里面肯定是干那些烧水煮肉勾当的地方。

东侧两间封闭成暖阁,可做卧房,类似于坤宁宫东暖阁的皇上新房。西侧是贯通的,西尽间墙下可以看见一条大炕。大殿内上面是龙凤和玺彩绘平棋天花。

满清进关之前,皇宫在盛京,就是现在的沈阳故宫。沈阳故宫的正殿是大政殿,后面有一座清宁殿,是清祖祀神之所,在那里祭萨满。进关之后,将坤宁宫改造成清帝祭萨满之殿,祭毕便放王公大臣进殿吃肉。乾隆帝在《宁寿宫铭补记》中说打算着退休之后把坤宁宫神位移到这里,在这座宁寿宫祭萨满。如果是搬迁坤宁宫神位,那在岗的子孙后代去哪里祀神?

雍正八年,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的嫡福晋富察氏生了个儿子,这是弘历的嫡长子,雍正帝赐名永琏。永琏是由当时住在宁寿宫的某位太妃抚养的,其实应该是住在当时的宁寿宫后殿,也就是现在的宁寿宫这里。当时住在宁寿宫的应该有康熙帝的和妃还有佟妃,弘历本尊小时候就曾得到这两位妃子合伙抚养。这回弘历有了嫡长子,就也送到宁寿宫和妃还有佟妃这里抚养,不过此时佟妃已经快七十岁了,估计是只能打个下手了。乾隆帝之前,清帝还没有过嫡子继位的,所以弘历登基乾隆帝之后对这个嫡长子永琏期望非常大。他偷偷立了永琏为皇太子,还弄了一个匣子把永琏的名字写纸上塞进去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没想到,乾隆三年那个多雪的冬天里,九岁的永琏“偶患寒疾,遂致不起,薨”。古代医学不发达,即使皇上家里,小孩也不容易养大,随便一个天花或者伤寒这样的寒疾就可能把孩子带走。所以皇上家就得玩儿命娶妻、玩儿命生孩子,指望着能养大几个儿子好接班。后来的清帝就都不灵了,有两代清帝都是抱来别人家的孩子来继位,结果把位给继没了。

宁寿宫门外挂着“石鼓馆”的牌子,里面展览的是上面图片中的十面石鼓,就是著名的“陈仓石鼓”。据记载,唐代贞观初年(公元年),在那凤翔岐山之地有一陈仓。这个陈仓就是楚汉相争时韩信成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那个地方;后来诸葛亮也在此处出蜀伐魏,被司马懿怼了回去。接着说唐代,某日,陈仓一牧羊之师上山放羊。羊都去吃草了,牧师便坐在一块石头上唱山歌。唱着唱着,牧师突然发现身边有好几块和他屁股底下坐着石头一样的大石,模样长得都差不多,数了一下,一共有十块。陈仓牧师心想此石有异,必有妖。翌日,牧师又来此牧羊,十石仍在,未逸。牧师抠去石上覆土,却见石上有石刻古画。牧师忙将十石清理干净,回家把山上有奇石之事告诉给邻居亲们。亲们一致认为这是天降奇石于斯人也,必将有大事发生。大家便都上山膜拜那十石,正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石去,丁壮在南冈”。由此引来无数文人猜那石上之图,这就发现这不是图,而是字,篆字。因为这些大石形状似鼓,文人们便称其为石鼓。文人认识那上面的篆字,读出每只石鼓上都是一首类似于《诗经》的四言诗,描述的是秦公带着随从在山上河边疯跑的十个场景。文人们便命名此为“猎碣”,也叫“陈仓十碣”,碣就是圆顶的石碑。陈仓石鼓在唐代因为战乱丢失,宋仁宗时期再次出现的时候少了其中的一只“作原石鼓”,有人做了一件赝品充数。又过了些年,这面作原石鼓被从一农舍灶房寻得,然并卵,严重破损。靖康之难时,陈仓石鼓被金兵运至燕京,后被丢弃。元军攻占燕京后,石鼓复出,收于国子监。陈仓石鼓曾随故宫文物南迁,后险运去台湾,未逞,返回故宫。这十面陈仓石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诗文,镇国之宝之一。传说的镇国之宝有九件: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商周神鸟金饰;国博的西周利簋;山东博物馆的《孙子兵法》竹简;苏州博物馆的宋代真珠舍利宝幢;北京北海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故宫收藏的有先秦陈仓石鼓、晋代陆机《平复帖》、唐代韩滉《五牛图》和宋代定窑孩儿枕。陈仓石鼓称作“篆书之祖”,河北正定隆兴寺有一块石碑称作“楷书之祖”。一千多年来,全球专家们对陈仓石鼓研究来研究去,无法确定其作者为Who,作于When。迄今,大家比较接受的是作于战国晚期杀了商鞅的那个秦惠文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三百多年,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知道和秦惠文王的姬妾宣太后芈八子有没有关系?这次展览一起摆放的除了排成二行的十面石鼓,西面正中还有元代国子司业潘迪的《石鼓文音训》碑,碑上说的是石鼓文的解释和读音。国子司业是国子监的副官,正官是祭酒。看看陈仓石鼓中的“田车鼓”。

陈仓石鼓珍贵,它的拓本也很珍贵。唐拓本,佚;宋拓本,遗东国。看看田车鼓宋拓本的东国影印版。

宁寿宫的宫殿区就是前面这三进院子:皇极门到宁寿门之间的院子,宁寿门到皇极殿的广场,最后面就是皇极殿到宁寿宫之间的院子。每个院子的东西都有庑廊,庑廊上都是小屋,也可以叫庑殿。故宫珍宝馆就是在这些小屋里,所以看珍宝馆的时候可以顺便看太上皇养老院的整个宁寿宫区,你愿意反过来说也行,反正一张票看它们俩都好使。

看看珍宝馆里的宝贝们。明万历凤冠,叫做“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这是万历皇帝朱翊钧陵墓的出土文物,里面葬有孝端和孝靖两位王皇后,这凤冠是孝靖皇后头上戴的。这位孝靖王皇后就是前面几集曾说过的那位悲催的王恭妃,原是李太后的宫女,被朱翊钧探母时暗中幸之,生下皇子朱常洛。王恭妃不受朱翊钧待见,被锁进东六宫最偏僻的景阳宫,受了三十年横眉冷对,死后被朱翊钧按妃礼下葬。儿子朱常洛登基泰昌帝还没来得及追尊其母,自己就死于红丸案。直到孙子朱由校登基天启帝,才将其奶奶王恭妃追尊为孝靖皇后,葬入定陵主殿。移葬的时候补充了皇后级陪葬品,这顶凤冠应该是移葬时补充进去的,所以也没准儿是天启年间的,毕竟孝靖皇后此前从没戴过凤冠。经历清皇搜刮后,宫里的明皇细软都流失得差不多了。朱翊钧的定陵是唯一遭发掘的明皇陵,里面出土了一些坚硬的皇家细软。除了这顶凤冠,故宫里还有定陵出土的其它一些文物。

清代女用头套,医院给头外伤患者戴的头套可高级多了,叫做“点翠嵌珠宝五凤钿”。噢,原来这种头套叫做“钿”。

这个茶碗相当漂亮,叫做“金胎掐丝珐琅镶宝石高足盖碗”,乾隆专利产品。

皇家金镶玉,叫做“金錾花如意”。

带庭院仕女图的皇家酒壶,叫做“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也是乾隆专利产品。

玛瑙制品,叫做“金錾花高足托盖玛瑙碗”,乾隆年制,非专利产品。

拜佛时供桌上摆放的金器,叫做“金嵌珠七珍”。在展室里没有按照佛教规定顺序摆放,以防有擅拜者伏地不起,影响交通。

除了七珍,还要有八宝,叫做“金嵌宝石八宝”。也没有按照佛教规定顺序摆放,用意同上。

佛塔肯定是少不了的,金嵌珍珠宝石佛塔。

除了金玉之外,中国珍宝里还有一个好东西就是红珊瑚,看看下面这个铜镀金嵌珐琅海棠式盆红珊瑚盆景。

皇家珍宝玉石里肯定少不了“一两田黄一两金”的那个田黄石雕,看看下面这个玉璇款田黄石雕伏虎罗汉。

玉璇,杨玉璇,清代寿山石雕刻大师,擅长人物和野兽。

类似于钟表馆的布景,珍宝馆里也有图文宝贝布置。看看下面这一组。

前面是铜镀金錾寿字盆红宝石梅花盆景,后面是故宫所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上有王冕题画诗和乾隆御诗。虽然没有含香梅,配在一起却是相得益彰。

再看一组。

前面是翠雕鹤鹿同春图山子,后面的画大家都认识。故宫所藏北宋王希孟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长卷局部,为宋徽宗赵佶所作,联想一下同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虽然玉雕和背图不是一个题材,但都是青绿山水,情调一致。

珍宝馆里的宝贝海了去了,你要是喜欢的话,非得看个三天三夜才行。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