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你不能不知道桃花坞年画

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过年了,说到苏州的年味,那可缺不了苏州美食的烘托。除此之外,可能家里长辈有喜欢剪纸的,也会剪几个吉祥的图案贴在门上或者窗子上,来祈求家庭的幸福美满。在这样温婉柔糯的姑苏城里,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实还有一样手艺也能生动地让人体会到苏州的年味,那便是“年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唐伯虎的这首《桃花庵歌》,描写的是一种归隐淡泊功名的闲适生活。而这里面提到的桃花坞正是苏州城内盛产木版年画的一块小地方,却负有盛名。

桃花坞版印年画大概是从明末才开始出现的,因为当时的雕版印刷业发展得比较好,给桃花坞年画奠定了很好的开端基础。到了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是桃花坞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市场的供求都要达到百万张。

制作桃花坞年画极为繁琐,要经过画稿、刻板、套印三大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里还要细分多个小步骤。首先要设计绘画出具有桃花坞年画特点的画稿,常常会以民俗生活、吉祥喜庆的主题来展现。之后便要清楚地勾出线版稿再分出填色版稿。

选择合适的梨木板刨光沙平,用浆糊薄薄地涂满整个版面,再将稿纸迅速贴上,并且确保稿纸的平整服帖,位置不能有误差。接下来的刻版更是复杂,首先需要用四种刀法在不同的位置下刀刻线,还要在敲底前在线条着根处复刻一刀。下刀的力度完全不能用语言来教授,全凭自己的经验把握。“发刀准,挑刀狠,铲底轻”,用不同刀法剔木版空间、凿平、敲底然后扦平版底。将分版稿选板、上样、刻制成色版。

对比线版和色版是否一致,查漏补缺。而如果需要修改补版,也需要精湛的手艺才能使版面修改后看不出改过的痕迹。再经过看稿、上料、印线版、夹水、摸版、印套版、夹水、验货等步骤才算整个一遍流程。

桃花坞年画的发展历程就如同制作工艺一样复杂。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以及19世纪中期之后的战乱,桃花坞年画失去了它原本的辉煌面貌。到了解放初期,剩下的年画作坊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年出生的房志达老先生,就曾拜仅剩下的年画作坊之中的“王荣兴”老字号店主王善增为师,那时候他才14岁。房志达老先生刚进年画铺的时候,是做的印工。“王荣兴”年画铺在那时十分红火,每天都有非常大的供应量,特别是到了过年,一个人一天甚至要做上个张。

年发生文革,桃花坞年画被污蔑为“封建迷信品”,所有的从业者被迫中断了工作,包括房志达老先生。尽管如此,房志达心里一直挂念着桃花坞年画,想让这门手艺复苏起来。等到局势变好,能重新接触从业年画时,与木版年画“重聚”的房志达老先生,开始了他终其一生为桃花坞木版年画付出的事业。

房志达老先生作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为木版年画贡献一生,也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这项非遗手艺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