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中国插画的继承与发展
溯古追今源远流长
▋李峥嵘
11月8日上午,“溯古追今——中国插画源流暨九神鹿绘本馆原画展”在北京紫竹院公园行宫开幕。本次展览的插画作品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
中国古代插画部分,上起晚唐,下至明清,时间跨度纵贯余年。涉及领域横跨哲学、社会、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五大板块,体现了中国插画艺术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早在年,这批珍贵的中国古代插画作为第五十五届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的主宾国活动之一,“东方书韵——中国古代插画艺术展”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市政厅隆重展出,包括唐朝的《金刚经》、明朝的官修药典、清朝的饾版大型画谱在内的超过幅图文精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插画艺术的根脉。
现代插画作品主要选自中少总社旗下专注原创的绘本品牌——九神鹿绘本馆,大量借鉴中国古代插画艺术的元素,以及剪纸、篆刻、皮影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多部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版权输出至美国、韩国、意大利、印尼等,架起了中外沟通的文化桥梁。
本报专访了九神鹿绘本馆团队以及中少总社图书中心总监缪惟,请他们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
《中国》于大武绘
当代绘本如何继承传统
问:我参观了在北京紫竹院公园行宫举办的“溯古追今——中国插画源流暨九神鹿绘本馆原画展”,看到珍贵的中国古代插画与当代优秀中国原创绘本插画原画交相辉映。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请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选题内容是适合当下孩子的?
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有太多的题材值得深挖。面对这浩瀚的文化宝藏,如何去选取,如何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介绍给他们,我们也曾困惑过。
孩子对出版物的诉求有别于成人,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读物的要求差异化很大,因此如何把我们认为有价值、有必要讲述给他们的内容,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传达是对童书出版者最大的考验。这里面大致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选取,二是如何表达与呈现。例如“九神鹿绘本馆”现有的出版物中,有一个以中国经典古曲故事为内容的板块,目前已出版了《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广陵散》《昭君出塞》《梅花三弄》等作品。不可否认这是一套有创意的选题,开创了让孩子们通过绘本了解中国历史上不朽名曲的先河。但我们策划这套书的另一个原因,恰是这些名曲之后都有流传多年且脍炙人口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是对相对抽象的音乐作品最好的诠释,也是让孩子们对乐曲能够产生兴趣及情感共鸣的上佳介质。我们策划这套书的另一个初衷,就是除了面向国内的小读者,我们更希望把这套书推荐给全世界的孩子,让他们通过故事、图画和音乐,了解中华文化的境界和中国艺术的魅力。本着这一出发点,我们在呈现方式上就有了明确的思路,既在保持中国艺术特质和风貌的基础上,强调创新和国际化。
从目前国内外读者的反馈来看,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通过这套古曲绘本,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浅薄的经验,这就是作为编辑,自己再好的出发点和想法,都一定要本着孩子喜闻乐见且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一定要蹲下来平视他们,尽可能用他们的视角和思维来看待和考虑童书的出版。
问:中国插画源远流长,如何在当代盛开出灿烂的艺术之花?
答:中国古代书籍插画艺术历史悠久,上起盛唐下至晚清。一千多年中,我们的先人创作出了无数可谓惊为天人的优秀插画作品,而众多的插画作品也说明了中国古代书籍出版的强盛与领先。中国古代插画艺术伴随着书籍出版的发展与兴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呈现形式,更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表现手法和技艺。从单色的木板拓印到多色的套板印刷,再至技法精致到无与伦比的饾版印刷,无不显示着先人们的精湛技艺和匠人精神。
中国古代的书籍插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借鉴了中国绘画及民间艺术的精华,从而具备了蓬勃的生命力,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家。从已出版“九神鹿绘本馆”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创作者在继承先人艺术精髓的基础上所做的可贵探索与创新。我们认为一名优秀的绘本画家,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服务于故事的意识和综合统筹能力,而不仅是技巧的炫耀。一本高水平的绘本,应该是内容与绘画艺术浑然一体、高度融合的结晶,只有这样才能带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力和阅读的愉悦。
“九神鹿绘本馆”的作品中不乏这样的佳作,例如《一条大河》。作者于大武先生借鉴了中国古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以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式,将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景致定格在画布上。为了呈现黄河的厚重与力量,大武先生并没有用他擅长的国画技法来绘制此书,而是用丙烯颜料在油画布上进行绘制,从而达成了既有中国气韵又具磅礴之力的视觉效果,这种传承就极具创新精神。
再如青年画家于虹呈创作的《十面埋伏》也是在继承中国民间皮影艺术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优秀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于虹呈不仅借鉴了皮影艺术的造型手法和设色技巧,更是融入了中国画的水墨技法。在构图上,作者还借鉴了影视作品中常用的蒙太奇手法,从而形成了强烈视觉冲击力。
问:如果说中国插画是一条大河,今天如何让它源远流长?
答:有人说绘本这一形式源于欧洲,也有专家认为咱们的先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创作绘本。我们认为作为今天的童书出版人,最应该做的则是用绘本这种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情感,彰显中国力量,并力争通过绘本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与艺术的无穷魅力。
作为中国的出版人和创作者,肩负着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任。要想肩负起这个重任,首先要对中华文化有较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插画也是如此。只有我们真正领悟到中国古代插画的价值,了解其精髓所在,才能倾心去学习与研究,挖掘出其永恒的艺术价值,并加以融会贯通,做到古为今用。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对编辑和创作者的悟性、韧劲和综合修养是很大的考验和挑战。但随着中国绘本编辑和创作者队伍的扩大,原创绘本市场的日益成熟,一定会诞生更多优秀的绘本编辑和绘本大家。今后中国原创绘本即使走得再远,它也不会远离中国古代插画艺术这条源流。
对我们来说,从事绘本的策划、编辑和创作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因为大家对绘本感兴趣,所以工作起来并不觉得辛苦。每当看到自己的创意变成了现实,心里的满足感就油然而生。
古代插画选介
→六经图
《六经图》为清郑之侨编辑,内有大量木刻插图,涉及卦象、日星、疆域、庙堂、服饰、文物、车旗、鸟兽草木等。
→诗传大全
《诗传大全》(诗经大全)由明内阁首辅胡广等奉敕编辑。全书共二十卷,颁行后成为明代科举取士用书之一。此书以赵孟体写刻,其中版画插图非常精美。
→坐隐先生订棋谱
明徽州出版家汪廷讷编订。汪廷讷精于剧作、围棋,与汤显祖交好。此书虽系棋谱,刊刻正遇木刻版画光芒万丈的明朝万历时代,这个时代书籍的出版用郑振铎的话说“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此书中的版画出于徽州雕版大师之手,为以富丽精工、流畅婉转见长的徽派版画上乘之作,被后人称为木刻版画的奇作。
→庆赏升平
清代宫廷升平署戏曲人物画像册,全书共九十七幅戏曲人物画像,每幅画像用各种色彩在人物脸部和人物穿着上勾画而成。
→程氏墨苑
明万历年间制墨大师程大约编,著名画家丁云鹏绘图,徽刻名工黄辚、黄应泰、黄应道镌刻的墨谱。以良纸佳墨刊印成书,是当时出版界的盛事。→方氏墨谱
《方氏墨谱》共收录方于鲁所制名墨造型图案式。系方于鲁延请徽州著名的画家丁云鹏、吴羽、俞康仲按墨模的大小及墨锭的花纹图案绘成底本,然后由徽州虬村黄氏刻工黄德时、黄德懋等人刻版刊印。丁氏绘画以线条白描为主,生动纤丽,细入毫发;黄氏刻工则刀法流畅,摹绘精细,精妙绝伦,其他名家的品评题赞文字亦是手书写刻上版,该谱是当时徽州一流画家、刻工和印工完美合作的结晶,堪称三绝。
→十竹斋书画谱
明末胡正言编印的画册,兼有讲授画法供人临摹的功能。分为书画、墨华、果谱、翎毛、兰谱、竹谱、梅谱、石谱八大类,收入他本人绘画作品和复制古人及明代的名作三十家。都配有书法极佳的诗词。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是清代绘画技法图谱,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山水画、梅兰竹菊画以及花鸟虫草绘画)的基本技法。
→千家诗注
目前《千家诗注》存世只有七绝和七律两卷,上下册。一卷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卷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所用颜料都为天然矿物质颜料,色彩鲜艳,精美绝伦,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历六百多年而不褪色。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全书共十八卷,幅图,初版距今已有近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