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砥的作品不是直白的述说,而是心理的象征。他是“边画边想”、“边想边画”,而潜在的主题则是他的生命记忆与生命体验,原始性不再指示艺术的风格,而是生命的自然的原始的本质。
艺术的语言在这种手法中得以充分展开,他在语言追求的过程中让游走的意象浮现出来。他可能无法解释明确的主题,因为他是“顺其自然地画,力图追求直接绘画的随意性”。当这种“随意性”与生命的意识融为一体时,这就不再是绘画性的问题,而是在艺术生产的过程中也生产出社会关系。
——易英
人们常说画家绘画要讲究精心的构图和独特的布局,但这种程式化和固有经验式的图像对我来说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每次绘画之前,我的脑海里常常是一片“空白”,只是任手中的画笔随着我心里的情感滑动,笔到之处,就是我内心的某种情感宣泄之处。
我不知道这种画法到底算不算是“绘”画,可我却青睐于这种笔法,它让我强烈的情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泄,让我耽溺于俗世的躯壳可以轻盈地飞扬,那种纵横寰宇、驰骋世界的感觉常常会令我沉迷……
——李砥
相比李砥的木刻我更喜欢他的水墨画。大约因为水墨之故,作品多了些空灵,多了些因刀法而来的力度与拙度。依然如“边想边刻”一样,是边想边画。只是,硬质的木板,变成了柔质的宣纸,至硬的刻刀,换成了至柔的毛笔。因为从刀而来,他的笔触不是孱弱的。赵之谦、吴昌硕的作品均有金石如画,他们的金石味是由书法转换的;李砥的金石味,更多的是由钢刀直接转化。
——张凌
李砥的很多山水画作,从写生得来,又赋予笔底山川新的精神指向,雄中有秀,柔中见刚,枯润得当,疏密有致,其烟云明晦,不是照搬临摹,而是由直观感性的摹写升华为活跃生命的传达,直入艺术表达之层面,风神健拔爽迈,气息圆融畅意。
——王彪
李砥的早期作品颇得李明久、白云乡两先生山水之神采,笔墨苍劲中透出秀润,整体中显出精微,有趣味,有意境,力度与韵致兼备,注重发掘笔墨自身之美,将画面的结构感隐含其间,以线为骨,以墨为肉,骨肉兼备,笔墨一体,气贯神合。李砥善于用书写性笔墨摄取山水的本质气息,层层交叠,笔墨之意与丘壑之形结合得恰到好处。
——韩朝
李砥
年生于秦皇岛昌黎,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画院研究员、燕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博宝当代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观复美术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美术学院京华美术馆李砥山水画高研班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