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古斋上海与古籍影印

                            

说起上海这座大都市,人们总是把它和“先进”“新潮”“时尚”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不大会想到它与古籍出版会有多少关系。其实上海不光有最先进的科技,最流行的时尚,也拥有最厚重的文化。上海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祥地和出版中心,也是我国古籍影印的发源地和重要阵地。

上海开埠后,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等人将先进的印刷技术引进来,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机构——墨海书馆,主要是采用铅字印刷,也有少量石印。后来,石印渐渐推广,为古籍影印创造了技术条件。虽然晚清上海向外开放了,但新旧并存,中西混杂。一方面介绍西方文化、科技的书籍大量出版,另一方面因为知识分子中仍以旧式文人居多,加之科举未废,故读传统古籍者还是占大多数。出版商抓住商机,运用引进的印刷新技术出版了大量古籍,其中虽有活字排印,但主要是石印。石印最初是由人誊抄后采用石板来印刷的。

石印机

上海土山湾博物馆藏

年,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石印书局,首先以照相缩印技术翻印木刻古籍,此为古籍影印之开端。点石斋影印了大量古籍,主要是以比较常用的古籍书为主,如将殿版《康熙字典》缩印,印量很大,获利甚巨,还印了《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大部头的工具书。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石印书局是由徐鸿复、徐润等集股设立于上海的同文书局,购置石印机十二架,雇工人,专门影印善本古籍,先后出版了《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等书。上海著名的石印书局还有鸿文书局、崇文书局、扫叶山房等,都影印了很多古籍。

张元济先生

民国时期,上海的出版机构有余家,出版业异常繁荣。其中规模最大、最有名的出版机构无疑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是家综合性出版社,古今中外书籍和教科书都出版。在张元济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古籍影印方面成绩巨大,最有名的就是影印本《四部丛刊》。该丛刊收入历代重要古籍,按经、史、子、集分类,寻觅最佳版本予以影印。从年起陆续编印,到抗战爆发为止,出版了初编、续编、三编,共种,分装成多册,堪称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影印古籍丛书,在上海出版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仍在嘉惠学人。此外商务印书馆还影印了明正统本《道藏》,共收书种,装成册;《百衲本二十四史》(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种,册);《续古逸丛书》(46种,册),都是大手笔。

《四部丛刊》中的《说苑》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政府仍十分重视古籍出版工作。年,上海两家出版航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均迁至北京。上海的古籍出版面临缺失。年11月,在新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编辑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古典文学出版社,李俊民出任社长兼总编辑,古籍出版得到加强。李俊民对古籍影印很重视,建社伊始,就组建了影印组。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与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合并,成立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年,影印专家丁英桂先生调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任影印组组长。丁先生曾供职于商务印书馆,是张元济影印古籍的得力助手,主持影印过大量古籍。他到中华上编做的第一件事是影印、复制《永乐大典》,向建国十周年献礼。

从年到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和更名后的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了一批宋元明清善本古籍,如元刻本《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初编》(5函18种)、宋本《艺文类聚》(2函16册)、《宋本十一家注孙子》(1函4册)、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2函16册)、《天一阁蓝格写本录鬼簿》(1函2册)、《明嘉靖本董解元西厢记》《槃薖硕人增改定本西厢记》、《明容与堂刻水浒传》(2函20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总体数量虽不大,但全部采用传统线装形式,印制十分精美。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影印书籍仍然属于高质量的精品,故在旧书市场价格高昂,一般要数千元,有些已过万元。

《槃薖硕人增改定本西厢记》

年“文革”开始后,上海市出版局及下属的出版社包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被撤销,重新成立一个综合性的大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古籍影印完全停顿下来。“文革”后的年1月,在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大社古籍编辑室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古籍出版社,年过七旬的李俊民任社长、总编辑。建社后,恢复成立了影印科,负责安排印制;年,还专门成立了影印编辑室,专门从事影印选题的开发、编辑和出版。此后30余年,古籍影印呈井喷式发展,无论品种还是规模都突飞猛进,确立了上海古籍影印在全国领先的地位。

这30多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影印古籍分三类:

01

第一类是供应一般读者的常用古籍。经过“十年浩劫”,很多书籍被毁,全国形成“书荒”,思想解放后,人们的求知欲空前高涨,传统文化也大受欢迎。由于古籍整理周期长,见效慢,而古籍影印速度快,价格又低廉,故影印一些比较重要的常用古籍,对缓解书荒起到了很大作用。如当时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了《全唐诗》《全唐文》《二十二子》《说文解字注》、《二十五史》(与上海书店合作出版)、《资治通鉴》《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丛书》《佛学名著丛刊》等。

影印大多采用“四拼一”,即原书四面缩拼为一面,分两栏;也有采用“九拼一”(即原书九面缩拼为一面,分三栏);极少数篇幅巨大的书采用“十六拼一”(即原书十六面缩拼为一面,分四栏),这样大大缩减了篇幅,故价格低廉。上述书籍都是一版再版,很受读者欢迎。如年与上海书店合作出版的《二十五史》,每年重版,到年,已是第11次印刷,累计印数达113套。这么高的印数如今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02

第二类是珍稀善本,主要供学者研究或版本爱好者收藏,如《宋本方舆胜览》(线装、精装)、日本影写本《新修本草》(线装、平装)、宋刻《后山居士文集》(线装、平装)、《宋人佚简》《读史方舆纪要稿本》、清人别集丛刊(19种,线装、平装)、《宋蜀刻本唐人文集》、敦煌文献等。这些书颇受学界欢迎。

《后山居士文集》

03

第三类是大型集成性文献,主要是供应图书馆。这方面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绩斐然。先后影印出版了《文渊阁四库全书》(1册)、《续修四库全书》(册)、《清代诗文集汇编》(册)、《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册)、《古本小说集成》(册)等。其中规模最大、收书品种最多的是《续修四库全书》,兹稍作介绍。

《续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于乾隆五十七年()全部完成。光绪十五年(),翰林院编修王懿荣就上书建议续修。民国时期,有多位学者建议续修,然因时局动乱而未果。时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稳定,经济昌盛,学术繁荣,天时地利人和,续修《四库全书》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将《续修四库全书》列为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编纂委员会集中了当时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确保了选目的质量。经济上得到深圳南山区人民政府的资金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专门成立了《续修四库全书》编辑室和编务组,借书工作则主要由资料科主任水赉佑负责。

《续修四库全书》从年开始策划,到年全部出齐,历时整整八年。共收书种,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各部分别用绿、红、蓝、赭作封面,16开本,精装册,分经部册,史部册,子部册,集部册。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了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年前的重要古籍基本囊括在内。《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出版奠定了上海在中国古籍影印出版方面的领先地位,其收书数量和规模至今未被超越,是建国以来上海在古籍影印出版方面取得的最为辉煌的成就。

回首百余年历史,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与古籍影印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最早的古籍影印始于上海;中国大规模地编纂古籍丛书,寻觅善本予以影印,也始于上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延续古籍影印传统的是上海,代表古籍影印最高水准的也是上海;改革开放后,取得古籍影印最大成就的仍是上海。我为能为上海的古籍影印事业出一份力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文/袁啸波

原载《浦江纵横》年7月刊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侵删

原标题:《上海博古斋

上海与古籍影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