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声武威市博有个动物园澎湃在

                            

历史的回声|打卡?武威市博物馆(二)

我家有个“动物园”

什么?

谁家这么壕?

居然还有动物园?

在武威市博物馆馆藏中,其实还有许多动物类石刻、玉刻、木刻,这些“小动物”穿越古老的时间,被生动形象地记录下来。

石猪

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南营乡青嘴湾。

唐代,长6.5厘米,宽1.2厘米,高2.5厘米,长条扁圆形。眼、鼻、嘴大轮廓,鼻扁尖,耳小上竖,头上刻一排猪鬃,四足圆锥状,短小,小乳头状尾。通体白色,器型小,刻制精细。

憨态可掬的样子

石刻师傅一定观察了许久

倾入了对这只小猪的爱

才将这只小猪活灵活现地记录下来

墨绘木卧狗

出土于甘肃武威新华乡磨嘴子,汉代,长18厘米,宽6.5厘米,整木削制。侧卧,两眼注视前方做警觉状,小尖耳直竖,尾平举。通体墨彩。刀法简捷,造型生动。

汪汪汪~~~

来自汉代小狗的“呼唤”

谁能想到

多年前的“中华田园犬”

和现在的狗

相差无几哦!

墨绘木牛车

出土于甘肃武威新华乡磨嘴子,牛长29厘米,车长61厘米,汉代,木质,由牛、车两部分组成。牛由身、腿、耳、尾、角分别雕刻后粘合而成,全身涂黑色,形体饱满,健壮有力。车高轮、辐八根,双长辕,车舆为长方形,左、右、后三面箱板较高,前面较低,牛驾于辕中,作拉车状。是一件完整的运输牛车模型。

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

耕种从此起

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大标志。

汉代时期的甘肃河西地区,使用牛耕技术已较为普遍。开始是单辕犁(驾二牛),后来又有双辕犁(驾一牛)。

东汉时,耧播技术传入河西,使河西成为“富甲天下”的地方。

魏晋彩绘灰陶鸡

出土于武威市凉州区第一粮食仓库,魏晋时期陶器,文物出土长10厘米、宽10.5厘米、高10.5厘米。

看这只石雕小鸡

振翅欲飞,像一只“愤怒的小鸡”

高高扬起的翅膀

耸立的尾巴

立起的羽冠

活脱脱一只准备“战斗”的“战斗鸡”

接下来不得不说可被称为“镇馆之宝”的一只木鸠。

《后汉书礼义志》:“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饣甫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王先谦集解引惠栋注曰:“《风俗通》云:‘汉高祖与项籍战京索间,遁丛簿中。时有鸠鸣其上,追者不疑,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赐老人也’。”从这以后,对老人赐王杖;就成为汉代各个皇帝遵循的一个良好传统,得到重视。

年仍在此墓群里出土的国宝级文物“武威王杖诏书令简”中明确规定:年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社会要尊敬他们,特别对孤寡老人和残废无赡养的老人,要给予帮助。

简文记载“高皇帝以来,至本始二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鸟,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者,殴辱者,逆不道。”还规定一旦老人持有皇帝授予的鸠杖,就可以在天子道上随意行走,随便出入官府;做买卖官方不收税;触犯了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诉。此制度在汉代先后进行了三次改革,惠帝时免除老幼刑罚;宣帝时高年赐王杖,成帝时放宽了授赐鸠杖的年龄。

彩绘漆木鸠

长16厘米,宽6厘米,高11厘米。汉代,木质,卧姿。双目平视,口中含物,两翼收拢于背部,尾呈平行片状,两足曲伸,中有方形卯,为杖杆接榫处。通体墨彩绘制:从颈至腹绘鱼鳞状羽毛,两翼及尾上部绘鱼骨状羽毛。

此只汉代“木鸠”和“王杖诏书令册简”的先后出土,为研究汉代时期尊老、养老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些小动物有没有可爱到你?

不如这个周末约上三五好友

去武威市博物馆

品尝“文化大餐”

看看几千年前小动物的模样吧!

策划:张雅兰

文/图:张福民尚家齐

来源:武威日报

相关链接:

历史的回声|如果文物会说话猜你喜欢

■自驾武威■在武威,走街串巷找美食■春天里的自驾游,在武威是这样的■在春天里踏青,遇见沙漠的诗意本文为武威市文体广电旅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