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碑帖,选黑底白字还是白底黑字

临碑帖,选黑底白字还是白底黑字?

在选帖之前,先来了解一下碑与帖的区别。

碑和帖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把文字刻在石上的叫碑,从石上拓印下来的拓本叫帖。如今,凡是石刻或木刻传播下来的拓本,都被统称为帖。

碑的原义就是竖在地上的石头,所以中国最早的碑,并没有刻字,后来为了铭功纪事,才在碑上刻了纪功、表德的文字,因为主要目的是追溯世系、记叙生平、歌功颂德而不是传扬书法,所以对书丹者的身份没有严格要求,唐以前的碑也多不署书者姓名,且多用篆、隶、楷等较为庄重的书体,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以行书入碑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

▲碑帖秦李斯《峄山刻石》▲碑帖西汉《鲁孝王五凤二年刻石》▲碑帖西汉《袁安碑》▲碑帖唐太宗《晋祠碑》▲碑帖唐太宗《温泉碑》

东汉碑刻数量繁多,对碑石的质量、制作、书刻都十分讲究,碑帖也充分展现了书写的原貌,如《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名碑的拓本。

▲碑帖东汉《礼器碑》▲碑帖东汉《张迁碑》▲碑帖东汉《乙瑛碑》▲碑帖东汉《曹全碑》

南朝梁以前,书写者直接用朱笔在磨平的碑石上写字,然后再由他人镌刻(书丹上石),刻碑者可以因循刀法的方便而使字的笔画有风格上的变化,允许与原书丹之字小有出入。

还有一种是刻帖。

刻帖,就是摹勒上石,即将书法名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册)。

刻帖要求忠于原作,尽力与原作保持一致,精品贴本可以达到乱真的水准。

现存最早的刻帖是北宋淳化三年所刻的《淳化阁帖》,此帖是宋太宗赵光义命王著等人模集篆刻而成,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书法作者从历代帝王到各朝名臣无所不包,被誉为中国的“丛帖始祖”。

▲《淳化阁帖》之张芝书▲《淳化阁帖》王羲之《大观帖》▲《淳化阁帖》王献之《奉别帖》

刻帖多数是诗文简札,以行、草书及小楷居多。

刻帖的目的是传播书法,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历代名家法书的复制品,所以书法的优劣是刻帖的选择标准。

从后汉开始,书法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书家信札以及奏事的小纸片、字条、请柬、庚帖,凡是小的篇幅书迹,都被作为帖来专研学习。

今天的“碑帖”已合为一词,泛指学习书法的范本,但“碑”主要指汉碑、魏碑和唐碑,“帖”则是指书写者的书札或诗稿等。

▲碑帖颜真卿《多宝塔碑》▲反色处理颜真卿《多宝塔碑》

选碑帖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早期的拓本,因为拓本越早残破越少,尽量选择黑底白字帖,因为和原碑更接近,还原度也更高,不要选后人临的二次加工的字帖,或经过反色处理的白底黑字帖,这种处理对于初学者来说看似清晰,而实际上会因为细节的损耗导致严重失真,艺术表现性也会大大减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