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泗阳人,年出生,年学习绘画,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专业。
刀刻过的地方为白,留下的地方为黑,刀起刀落间,木屑飞溅。
长短、粗细、深浅,它们存在同一个版面之上,彼此依存。
点、线、面,黑与白,纯粹却不简单,一刀一划诠释“入木三分”,凝聚着李洋对人生的感悟。
作品《长安风·纪石鲁》
鲁迅一再强调:“木刻终究以黑白为正宗。”
黑与白,构成木刻版画的灵魂。年,李洋来到西安第一次接触了版画,这种黑与白之间的强烈对比,震撼着她。
放下画笔,拿起刻刀,并没有李洋想像中容易。学习初期制作铜板画,下刀力度和准确度与李洋想表达的意境南辕北辙,极大地考验了李洋耐力和毅力。这与之前一直在纸上画画的感觉,截然不同。
版画经历起稿、定稿、制版、刻板等流程,这一系列严谨而繁复的工序,需要借助的工具也是多样。这位倔强的泗阳姑娘不想放弃,“我经常一天都待在工作室里,从小植物、小动物入手练习。”为了节省经费,她将大的铜版分成一个个小的,一点点试着做,“就像做实验一样,很累,但上瘾。”
版画制作中,每一步都在变化中,这样的变化让李洋沉醉,“求学期间,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杨晓阳、系主任张林对我的版画创作帮助很大,给了我很多鼓励”。
作品《祥辉》
年,求学在外的李洋以家乡房屋为主题,作品《老屋》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这是我第一个比较满意的作品,能入选画展对我来说是个很大鼓励”。
在大学期间,李洋学习了木版、铜版、石版和丝网版制作手法。她特别对黑白木刻情有独钟,创作了大量的人物肖像黑白木刻作品。
通过专业学习,李洋对木刻技法有了基本掌握。了解越深入,她对于黑白木刻的敬畏更多。“下刀之后就无法改动,要做到刀刀有力,刀刀准确,这需要沉淀和积累。”大学四年中,李洋花了三年时间待在图书馆看书学习、做兼职。
通过向版画名家学习,李洋觉得创作不能一直拘泥于自己惯有的创作形式,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内心和创作内容的需要来创造不同的艺术形式。她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内在关联,由此收获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人生感悟……
离开大学后,李洋回到泗阳,成为一名教师。虽然学校没有开设版画课程,她在教授学生素描的同时,也会介绍版画的特殊魅力。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木刻技法慢慢成熟,李洋也迎来了版画创作高峰,不时有惊喜之作问世。那些富于刀味、木味的版画线条,灵动有序。“回到泗阳后,宿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版画家丁立江对我的版画创作给予很多指导。我一直记在心里。”
在图书馆学习期间,李洋翻阅了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石鲁先生的作品和生平。“石鲁先生特别执着于他的创作,他的精神感染了我,我很崇拜他。”离开学校多年,石鲁先生的形象始终萦绕在李洋的脑海中。年暑假,李洋决定创作黑白木刻来纪念石鲁先生。2个月的时间思考如何利用版画体现石鲁先生的深刻性?创作期间,李洋就版画修改了10多次,对皱起的眉头、飞扬的头发做了多次调整。最终其作品《长安风·纪石鲁》入选第二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版画作品的创作不仅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投射,更是对体力和耐力的挑战。要知道这些作品从刀刻到上版印制全部是李洋一刀一刀刻制,一点一点磨制而出。可以想见创作这些版画所耗费的心血。
今年疫情期间,李洋创作了作品《祥辉》,将目光聚焦一对微笑的母子。“这对母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我很感动,希望用微笑带给大家以力量。”
快节奏的生活下,原始淳朴的手工印刷痕迹让李洋更加迷恋这种一刀一划间雕琢。黑白方寸之间,细微之处渗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面对未来,李洋希望创作出更多黑白木刻作品,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李洋在创作
对话新锐
问:如何理解黑白木刻中的黑与白?
懂得木刻者或那些木刻家常说“黑白木刻”是版画的入门基础,就是这种基础代表了版画的灵魂。它不追求绚丽夺目的效果,没有太多的装饰,没有过多的渲染,可以一眼看清楚,可以尽情表达纯净、质朴,从黑白中可以体会到人生的味道。黑白木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黑白木刻的高度概括性、强烈对比性,需要很强的素描功力,同时也要有画面层次意识。
问:工作多年,如今你对版画的创作理念和大学时代相比有哪些变化,不变的又是什么?
之前在学校用大型机器印刷,后来去四川学习后才知道用手印刷,会让画面层次更多,内容会更加丰富。创作的环境不一样,使用的创作手法不一样,但是创作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都是源于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
问:你的版画作品,创作特点是什么?
在黑白木刻中,我擅长运用黑白对比来相互衬托,以疏密相间、穿插的节奏变化构建我的画面。现在我摆脱了追求色彩真实的盲目性,增加自己创作的主动性。用黑白的艺术眼光去观察世界,变丰富为单纯;在表现生活时,变单纯为丰富。我善于捕捉和发现那些清晰、跳跃而富有韵律的黑白块,以简洁、极致、高度概括的黑白语言创造一种和谐而神韵的艺术境界。
(杜之辛卫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