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和村是一座清新脱俗与世无争的俄式小村

说到去小村小镇旅行,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大理、丽江、凤凰、乌镇。只是这些小镇有些太过拥挤,鳞次栉比的老房屋与小巷里摩肩接踵的游客,有时无法让人真正放松下来。所以当看腻了这些浓墨重彩的南方小镇之后,突然发现深北方的森林和草原之间,还有一座清新脱俗、与世无争的俄式小村落,仿佛压抑了许久之后,终于能够畅快地深呼吸一次。

“恩和”在蒙古语中,是“和平、安宁”的意思。介绍恩和村的模样,不需要图片,只需要想象一下,寥廓的天空下,清澈的河水“哗”地流淌着,滋润了一大片开满野花的草场。有马匹在低头吃草。远处的树林,掩映着一座座蓝色尖顶的小木屋。屋外是白桦木做成的藩篱,和株株有着明亮色彩的向曰葵。想象中的那个宁静小村落,就是恩和村的样子。恩和村是一座位于哈乌尔河畔的小村落。这条从东北方向流过来的小河,流过了恩和村后,在下游与得耳布尔河交汇,最终注入额尔古纳河里。这条清澈的小河千百年来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着,但恩和村却没有这么长的历史。

花一天的时间在小村里悠闲地散步,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如果是晴天就更好了。享受灿烂的阳光,吹着带来青草气息的微风,欣赏村里的俄式木刻榜小屋,这便是理想的一天。恩和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地区处于相近的纬度上,是座西伯利亚风格的小村,森林气息浓郁。村子很小,横竖不过8条小路,小路的两边是村民们所住的房屋。在恩和,几乎每家每户都住在松木建成的木刻楞房子里木刻榜是一种俄式的独立小木屋。木刻榜不使用砖瓦,而完全使用天然的木材。

恩和周围有面积广阔的林区,生长着大量的兴安碆叶松、樟子松和白桦树。俄罗斯族人将这些落叶松原木,去枝、去皮、风干后,垒砌成四四方方的墙体。为了保暖,他们还从林子里采来苔藓,填塞木头之间的缝隙。两面墙的木头相接的地方,不使用钉子,而是刻出凹凸槽,使之自然固定在一起。而房子的门窗、屋顶、地板,也都是用木板制成(现在很多村民会在屋顶上盖上蓝色的铁皮)。窗户上都会精心雕刻花纹,有些还涂上白色或蓝色的油漆。纯木建造的木刻楞,看起来古朴自然,与环境和谐统一。木刻楞一般都是由自家人建造,亲友邻居顶多是在上房梁的那天帮个忙。

木刻楞可谓是就地取材的结果。在这样的亚寒带地区木刻楞比砖房更加保暖,夏天也更为凉爽。而原木散发出来的大自然的清香,还具有安神、助眠的效果。恩和村里,许多有些破旧的木刻楞陆续被村民们拆掉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木刻楞。但那些看起来破旧、黯淡的木屋才是有历史的,都是几十年前俄罗斯族人的作品。而那些看起来闪闪发亮的木刻楞,则是近几年为了发展旅游才建造完成的。

俄罗斯族是一个很懂得美化居住环境的民族。屋前的院子里,都栽种着漂亮的鲜花,房间的窗台上,也都摆放着花盆。小院里,常可以看到木制的秋千飘飘荡荡。小屋里面和外面总是收拾得很整洁。在小村的西边,有乡政府的小二层办公楼。这座办公楼以前是一栋蓝白色的二层砖房,后来为了与村里的木刻楞看起来协调,办公楼的外墙用木头装饰一遍,所以现在看起来也像是一座木刻楞。

而乡政府的后面,有村子里最吸引眼球的建筑。这座建筑有一顶金光闪闪的洋葱头,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不明真相的游客以为这是村里的教堂,但其实它是一座俄罗斯族民俗馆。恩和的这座俄罗斯族民俗馆,是中国第一座俄罗斯族民俗馆,是当地政府为了突显恩和俄罗斯族风情特色而特别建造的。民俗馆的主体用木头搭建而成,外观是典型的东正教堂模样,所以虽然是一座新盖的建筑,但并没有太多违和感。馆内收藏了四百多件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展现俄罗斯族人的日常生活,比如经典的俄罗斯套娃、烛台、时钟、路灯等。

沿着民俗馆外的小路,可以慢慢散步到哈乌尔河边。哈乌尔河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是村里重要的水源。河流两侧没有工厂的污染,河水流到恩和村时依然很清澈。哈乌尔河就像是许多草原图片上看到的河流一样,河床不宽,河道蜿蜒。附近的地势较平坦,河水流得也不快。河边则是一大片水草丰美的草场,有马在安静地吃草。草较深的地方可以长到一米之高,有真正的“风吹草低见牛羊”。

虽然已经人秋,草场上依然有不少盛开着的黄紫色的野花,还有红彤彤的刺玫果。散步在哈乌尔河边,遇到一个大约50多岁的大叔,长着一副典型的俄罗斯人的面孔。他的妻子坐在一旁休息,也是一副俄罗斯人的模样,朝我很友善地笑着。还有两个汉族工人,正在忙碌地为一根根松树干去皮,而旁边,已经有两座盖得差不多了的木刻楞。我走上前,好奇地问他是不是在盖家庭旅舍?他说是,兴奋地用手指着一大片河边的草地跟我说:“那边、那边,还有那几栋,都是我家的。”我一看,发现真是好大一片土地,可以建成一个超大规模的俄罗斯族家庭旅舍了。

“明年我们要开‘家庭游’,还要在这河边弄一个烧烤的店。”大叔说。在河边开一个烧烤店?想起根河刘大姐跟我说过的个故事。她的一个熟人在七卡村的河边开了一个烧烤店,生意好得不得了,一个夏天就挣了十几万。那些从北京、天津开着越野车来旅游的人,才不管贵不贵,出手阔气得很。一根肉串卖10块钱照吃不误,虽然那都是成本不足1块钱的批发肉。

“一定可以过上好日子的。”我对这位俄罗斯族大叔说。“嘿嘿,明年来恩和,一定要来住我家!”他开心地跟我说,然后又弯腰拿起刀具,开工去了。这位俄罗斯族大叔和他的妻子,眼里依然饱含淳朴、善良和对未来的充满信心,让人心生好感。村里像他家这样,正在新盖旅店的村民不少。大家都在努力地想接待游客,赚点钱。恩和曾经是额尔古纳的一个贫困村,村里经营的农牧场连年亏损。于从旅游业中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想改善生活的心情是能够理解的。但当看到村里建起两层高的巨型木刻楞,仍然不免让人心生忧虑。如何能既保留原来的风味,又让村民的生活改善,真是很难拿捏得当的问题。希望以后的恩和,会是一个富裕但不失原味的恩和,是一个能让人感受到真正的热情和淳朴的心灵家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