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克山”金矿的发现,是年日本人探到的,时当原始莾莽林海,进入大山腹地,唯一可行的也是最便捷的,就是“水道”,贯通富克山流经漠河县,终点入黑龙江的是一条名叫“大林河”的河,入口是现在的“漠河乡”处,由此,可推见当时日本人可由哈尔滨、黑河、呼玛等处,沿黑龙江逆流驶入富克山的,在三十年代,这种大规模的动用人力、物力,自然条件又及其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的淘金活动,并非个人财力所能达到的。
大林河
现在富克山是漠河县下属管辖的一个林业局,基本处于原始森林状态,这得益于国家禁止采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所幸免的最后一片原始森林。通往“富克山”的道路,是一条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时期,因备战需要,铁道兵修筑的铁路路基,那时,准备与西南方向的内蒙古“满归林业局”相连,但最终废弃,变成现在的便道。
年7月份,当时我20岁,加入了淘金大潮,先乘那时的解放牌卡车沿路基而上,行驶80公里后,在步行,每个人都背着给养,走崎岖蜿蜒的山中小道,林中潮湿多雨,高大的落叶松、樟子松树遮天蔽日,林下密集的灌木杜鹃、白桦及幼树护卫着大树辅满满山。山道泥泞偶尔要走沼泽地,翻山越岭,涉水趟河。到达采金点有近四十公里的距离,差不多得走近十多个小时,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所谓的“金矿”不过是在两山夹一沟,一条西南走向的狭窄山沟里。山沟偏东南方向的一个漫山陂上,树林里零乱座落着“木刻楞”房子,所谓“木刻楞”房,就是用山上的粗长圆木两端相互咬合衔接,一层一层叠垒起来,有棱有角,衡木间的隔缝,用泥抹平。这些“木刻楞”都是由日本人所建,由于年代久远,多数己凋败腐朽,残破不全,附近的“金沙”堆上,也长出了碗口粗的树,发现贮藏粮食的地窖,都以腐烂,很难想象当年日本人是怎样找到这里的,或者说,当年日本人就探遍了整个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下地宝藏。
木刻楞
八十年代之前,采金还是延续祖传工艺。采金是凭有经验的“金把头”看山势走向,确认此地有“金”,也就是“金层”,“金层”一般在地下4_8米不等的地层下,金层厚度全凭运气,运气好一米厚左右,一般金层厚度都在五十公分以下,甚至更低,“金层”是由汞、细沙及金子组成,由此推断,“金层”就是几千年来淤积而成的河底。
原始“采金”是先挖井,有点类似中原地区的轱辘井,但为了图吉利都有“吉名”,挖井叫“挖清”,动工之前,要举行祭拜“山神”活动,当然,少不了供品。所有的一些工具,都要带“金子”如铁锹叫“金锹”、铁镐叫“金镐”、轱辘叫“金轱辘”等等。由于大兴安岭地区地层都是永冻层,只能用“嘎啦”烫。石头不叫石头叫“嘎啦”,也就是砍山上的木材堆成堆,上面放上“嘎啦”,把烧热的“嘎啦”放到“清”里,往复循环直到找到“金线也就是金层”为止。这种原始的方法,极具破坏资源的,现金矿附近以无大树。到九十年代,由于,非法开采对资源的破坏,当地政府组织成立了“黄金公司”,投入大型设备开采。禁止非法开采,具说效益不好,出金量不多,是否,与多年的盗采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