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
自由,是人类至死都在追求的珍宝,为此我们模仿夸父逐日,整日奔波,妄想抓到自由。但是否我们拥有的财富越多,就意味着我们离自由更近一步?没人知道。
但是,《瓦尔登湖》可以给你答案,只要你静心去翻阅它,每个人都能在梭罗的指导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个答案或许简单到令人难以置信,但它确实就只有两个字:简单。
追寻自由前的生活
年7月12日,亨利·戴维·梭罗降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康科德镇。梭罗是个法国血统的美国人,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庭条件良好,在康科德专校毕业后,他就读于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
梭罗
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后,身边的同学都在谋求高薪职业,而梭罗也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开始找工作。
但他并没有在大城市里寻找一份高薪工作,也没有回家继承父亲的家业,而是成为了公立康科德中央中学的一名教员。
或许他生来就与众不同,追求自由的灵魂在这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在那时,他可以自由地创作诗歌散文,俨然是个自由的人。至年,梭罗和哥哥约翰共同管理康科德的一所私立学校。
但在此期间,二人遇到了一位让人伤心的姑娘。年7月,17岁的艾伦·西华尔搬迁到了康科德镇,在那个人数不足万人的小镇里,艾伦结识了梭罗一家。兄弟俩都处在情窦初开的青年时期,二人都被艾伦所迷住了。
梭罗
好在二人性子平和且关系很好,并没有发生冲突。这听上去像是沈从文先生所写的《边城》,故事情节虽不完全相同,但结局都带有悲剧色彩。
年哥哥约翰向艾伦告白被拒绝后,梭罗满怀爱意地写了一封告白信,结果也遭到了冷待。兄弟俩人心心念念的艾伦,最终嫁给了一名牧师。自此之后,梭罗再也没有爱上任何人。
不幸的事仿佛都怕孤独,总爱一起来临。年,约翰在一条皮子上磨剃刀片时不慎将左手中指划破,病菌蔓延后发展成破伤风,在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的19世纪,约翰在十天后不幸逝世。这让梭罗几近崩溃,一连三个月闭门不出。
繁世里独自自由思考
在人人都在外疯狂追求物质享受的19世纪,梭罗却独自一人在屋子里深思,而独处给予了他思想自由。或许他的肉体困于一间小屋,但他的精神已经云游四方,去到了任何人都难以到达的无尽远方。
梭罗的小木屋
叔本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而梭罗,或许就是在这三个月的独处里,感悟到了独处的真谛,真正达到了思想自由。而外界的世人却只当他头脑有问题。在那个纸醉金迷的年代里,仿佛不追求财富和物质,本身就是一种罪。
三个月过去,也带走了梭罗对哥哥离世的大部分悲痛,在此之后,他为自己的挚友爱默生做了两年助理。
实验寻找答案
或许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又或许是梭罗突然之间受到瓦尔登湖的感召,在简单的准备过后,梭罗计划孤身一人住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之中。终于,年7月4日,梭罗带着向《小妇人》的作者露意莎·梅·奥尔科特借的一柄斧头,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
油画:《瓦尔登湖》
在机械化生产带来社会高速发展的19世纪商品化时代,人人都忙于追求资本主义的物质满足,梭罗的选择显得格格不入。
他想弄清楚,是否资本主义的商品化社会就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家园?精神需求能否抵挡住物质社会的冲击?而人类又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带着这些疑问,他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向瓦尔登湖请教答案,而这个实验,一做就是两年多。
发现真谛自由即简单
但是人类竟然到了这样的境地,他们经常挨饿,不是因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为缺少奢侈品。
梭罗的小屋
生活在瓦尔登湖边的梭罗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悲哀的是只有他和一少部分人清楚,颇有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在那里,他靠一己之力盖了一所再简单不过的小木屋,在房屋旁种植瓜果蔬菜。
一个人住的生活显得有些冷清,起码在镇上其他人看来是这样,但他们不知道,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会有地上跑的野兔,天上飞的小鸟,以及常常来偷吃的松鼠来拜访这间简陋的小木屋,里面的人会拿出自己收获的玉米粒来好好招待它们,就像对待尊贵的客人。事实上,他们比人类客人更加可贵。
梭罗每天都要记账,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在本子上一清二楚,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他在别人眼里活得像个小气鬼,甚至连税也不肯交,为此蹲了一夜的监狱,但他仍乐此不疲。
通过亲身实验,他深知人类并不需要很多钱财,过多的物质反而成了累赘,要想追求自由的生活,我们唯一能恳求的就是简单。听来再容易不过,却很难有人真正实践。
木刻画《瓦尔登湖》
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人的灵魂必需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他看人们放养牛群,牛在自在地吃草玩闹,而人却需要一刻也不放松地盯着牛,生怕哪只不小心走丢了,上帝才知道每一头牛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君子使物,不为物役,但人却成了牛群的奴隶,悲哀的是,大多数放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当自己过得比牛要好的多,也就成为了梭罗所谓的他们的工具的工具。
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梭罗和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有些相似之处,尽管大多数人觉得他们八竿子打不着。
小王子面对制造不用喝水的药丸以节省时间的商贩说,我更愿意用这五十三分钟,自在惬意地走向一口清泉。而梭罗也是这样,他们都想在简单的生活里寻找并走向那一口灵魂的清泉。
瓦尔登湖实景
融入自然,触碰自由
因为梭罗在瓦尔登湖边居住的这段经历,梭罗还被一些人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这倒也不为过,他的确对大自然爱得深沉,他甚至将瓦尔登湖视为自己神圣的缪斯女神。在那里,他观察草木花树,动物和昆虫,他可以花上一整天的功夫看两只蚂蚁热战,并为此大为感动。
他爱旅行,却从没去过很远的地方,但那没关系,他可以从一颗小草看到这个山林的春夏秋冬,在一只奔跑跳跃的野兔上看到大自然的健美。
他可以自由地思考,随便想些什么都不会有人干预。当然这也并不是浪费时间。炎炎夏日,他躺在小船上在河里漂流,并不划桨,只美美地睡上一觉,任凭命运将他带到任何一个地方。他是自然之子,享受着自然馈给他的自由。
不提倡模仿隐居
年9月6日,梭罗离开了瓦尔登湖,但他带有自由思想的生活并没有结束,他把它永远记录在了书本上,以供世人参考玩味。年,《瓦尔登湖》出世了,即使它当时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瓦尔登湖实景
多年以后,困在物质牢笼里的人们才留意到这本书,许多人东施效颦,打算搬到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但梭罗本人并不是要提倡人们隐居,他甚至反对人们这一做法,他注重的是生活自由,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他想要的是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追求自由并不固定在山林里,都市小镇到处皆可,正如一位作家所言,身在无间,心在桃园。
结语
《瓦尔登湖》是梭罗思想的结晶,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启示,马丁路德金就从中有所感悟,一生都在为自由而奋斗。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翻开这本书,找到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最后,要切记,自由,永远与简单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