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彪的二十四节气木刻展,已经第四场了,不出意料的话,看的人一定很多。这回放在临海古城,紫阳街边的一家普通读者书店——别误会,书店名字就叫“普通”,民营的。木刻展开展是在年最后一天,到这个月底,都有得看。
跨年的木刻展,有辞旧迎新的意味。有了这个木刻展,对临海人来说,一个洋溢着独特艺术气息的年,就这么扑面而来。就像这家普通书店的书,绝不普通一样,赵宗彪的木刻作品,也非同一般。
之前他在杭州晓风书屋、台州市文化馆、台州学院图书馆,渐次举办的这场“美好江南、自在一刻”二十四节气木刻展,因其刻艺精湛、主题鲜明、意趣盎然,而备受观众青睐,媒体和网络也自觉广泛传播,一时声名远扬大江南北。这在拥有“一线(刺绣)三雕(木雕、石雕、玻雕)的台州,乃至文气荡漾的浙江,都是一桩值得珍视的文化盛事。
赵宗彪的木刻作品,与木雕有所不同,但源自后者。他说高中时看到乡人在木头上雕刻花鸟虫鱼,饶有兴味,酷爱有加。别人只是看看,但他自己动手,尝试雕镂,从此一发不可收,几十年来,大抵没有远离刻刀。但他从事木刻,展示功力和创意,是在最近十年。这十年,他自己创作了五百多件木刻作品。在我看来,这些我还没完全欣赏过的作品,黑白分明、动静相宜、繁简得当,有版画之效果,又胜于版画。因为这是一刀一刀刻成的,坚硬的木质和精巧的构思,形象和意象高度融合,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既透着灵动气质,又显得隽永无比。生活化的取材,艺术化的表达,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使得作品在与观者的对话中,悄然无声地将美的享受传递出去。
作为报人、作家,赵宗彪才气过人,拿笔为文著书,与捉刀刻木从艺,竟如此完美地融于一身,益发展示出他的多才多艺。他的杂文,思想性、可读性均强,往往在令莞尔之余陷入沉思:历史与现实的本来面目,原来是这样的!他的木刻,同样以普罗大众看得懂的艺术方式传达思想情感,这种可以把玩的“深刻”,因“自在”而抵达自由之境,无疑在心灵层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雕刻家说:“所有的雕刻,都在‘刻人’。”赵宗彪的木刻展,现实意义大抵在此。
赵宗彪的木刻艺术,是“玩”出来的。他最近的十年,恰好是与我同事的十年,我竟不知道他还有“这一手”。他在一个个涂了黑漆或黑颜料、菜盆大小的木盘上神游手追、刻木成画,都在业余完成。我只晓得平时他偶尔刻一个小动物,一只鹿、一只松鼠、一条鱼……拿出来示人,栩栩如生,有趣之极。没有想到他厚积薄发,“玩”出了集大成,刻出了大名堂。他办木刻展,起意是给其夫人、同是作家王寒《大地的耳语:江南二十四节气》一书配图,出版社编辑有眼光,觉得别具艺术价值,于是首展杭城,一炮打响。在我看来,赵宗彪的木刻作品,可以单独印制成书,配以优美简约的文字,一定会广受欢迎;赵宗彪的木刻作品,还可以取其精美图案,印制成窗花、烧制到杯盘……像产业链条一样,延伸至日常的每一个角落,用艺术将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终于明白,赵宗彪每次出行,下基层采访或出差开会,总是背个挎包,里面装着画笔、画板和画纸,一有空就绘形状物,素描、写生,原来都在为木刻夯实美术的根底。对艺术的追求,是一种天赋的释放,也是一个艰苦的历程,但艺术创作,就是创造美好,赵宗彪为之付出许多,也会收获更多。如今,不少地方盼着能举办他的木刻展,因为人们对美好的期待和追寻,是共通的。
责任编辑:王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