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冰城红色印记把马旭家搬上网,打造

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6月30日,由中共哈尔滨市委网信办、市委史志研究室、哈尔滨日报社主办,哈尔滨新闻网承办的“追寻冰城红色印记”大型系列线上线下交互活动来到木兰县,适逢马旭文博艺术中心揭牌,哈尔滨日报社手机记者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一“红色印记”,并将其打造成永不落幕的网络红色展馆。

02:35

6月30日5时许,一辆身披“红装”的中型巴士停靠在哈尔滨党史纪念馆门前,近30名哈报手机记者身着统一服装,为即将出发的“追寻冰城红色印记”队伍送行。

哈报手机记者傅强说:“非常高兴能够参与此次活动,我一定利用好手中的镜头,记录下哈尔滨更多的红色资源。”

“出发!”随着现场主持人“一声令下”,参加“追寻冰城红色印记”大型系列线上线下交互活动的手机记者们启程奔赴木兰县。

揭牌

木兰新添“红色印记”

9时30分许,活动团队抵达木兰县。当天,马旭文博艺术中心揭牌,马旭、颜学庸两位老人专程从武汉赶回家乡参加揭牌仪式。

该中心由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马旭、颜学庸捐款0万元建造,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展陈面积平方米。

中心共分三层,设在一层的“马旭武汉市黄陂区居住地文化展室”还原了马旭夫妇在武汉的家。

磨旧的桌角、陈旧的家具、紧凑的空间……眼前场景让人很难与捐款千万元联系在一起。

揭牌仪式后,马旭、颜学庸两位老人在讲解员的陪同下进馆参观。

当看到馆内马旭、颜学庸雕像时,两位老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你们可真行!”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老物件们,马旭不禁流下激动的眼泪。

讲解员介绍说,展室内用于搭建厨房外墙的瓦片和室内的家具,都是从老人远在武汉的家运来的,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年“感动中国”为马旭老人撰写的颁奖词道出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真的见到马旭奶奶了,好激动!”参加揭幕仪式的木兰县兆麟小学三年级学生王笛诺说,“马旭奶奶捐了那么多钱,自己的家却那么的破旧,生活是那么的俭朴,她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我长大后也要像马旭奶奶那样听党话、跟党走,好好工作报效祖国。”

正当“追寻冰城红色印记”团队在马旭文博艺术中心门前拍摄时,恰巧遇到马旭夫妇,老两口了解情况后欣然与队员们合影。

展品

讲述东北抗联事迹

马旭文博艺术中心一层展厅还设置大量展品、展板,讲述东北抗联在木兰的战斗事迹。

木兰县抗日根据地创建于年,延续至年,长达11年时间,是北满地区创建时间最早、坚持斗争时间最长、规模面积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该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的游击区,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改编地,是赵尚志西征黑嫩平原集结地和出发地。

走进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展厅一层,巨幅油画作品《鸡冠山抗联密营》引人注目。

这幅画再现了80多年前鸡冠山抗联部队根据地的场景。木刻楞、地窨子、马架子、地窝棚……山上的白桦林也都栩栩如生,结合光影、声效技术,将战争年代根据地传来的枪声、行军脚步声在此重现,展现了当年在木兰鸡冠山上抗联部队艰苦卓绝战斗的画卷。

马旭文博艺术中心门前,佩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两位老党员,在“追寻冰城红色印记”主题巴士前合影。

其中一位73岁老党员说:“马旭捐款千万的事迹令人钦佩,现在文博中心也落成了,更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文博中心,了解木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当天还有木兰县建国乡福合村党支部党员到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参观学习,支部负责人表示,随后还要到抗联小镇去参观学习,今后将结合实际工作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木兰县马旭文博艺术中心是弘扬马旭精神和抗联精神的主阵地,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

哈报全媒体中心采用全媒体技术

让红色展馆永不落幕

点击红字进入

马旭文博艺术中心VR展馆

党课

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

7月1日早,马旭、颜学庸两位老人来到马旭文博艺术中心讲堂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直播。直播结束后,马旭为现场的木兰县民兵连战士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马旭在党课中讲述了自己14岁参军告别家乡踏上军旅征途的故事。

 

“小时候是父老乡亲用百家饭养活了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解放军给我们分田地、给钱给物,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要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老人真挚的话语令在场听众无不动容。

“追寻冰城红色印记”活动在木兰县引发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