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与人生观,诸多灿烂的传统民族文化、民间艺术得以流传至今,且持续影响着这片上人们的思维与观念。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曾经的粗瓷杂器、土布花衣已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民艺学家将这些被新时尚淘汰的民艺物件拾起来、收回来、存起来时,才能以艺术的形式追本溯源,为民艺的美与境界注入全新的活力。承接上期,本期将继续为大家分享“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的第二部分内容。
01拓福纳灵
民间艺人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缺乏科学的造型观,在创作中,他们往往较多注重事物的本质,而这本质即是对生活实践的认知与归纳。民间艺人对脚下土地的情感越深厚,其所思考的问题就越离不开这片土地。
民间艺术不仅具有天然的变异性,还存在稳定传承的特性。虽然受科技发展的影响,原本具有极强实用性的民间艺术逐步变成了审美的对象和文化的符号,其功能与价值也逐渐升华为高雅的、具有艺术美感的纯艺术,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民间艺术至今仍保有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艺术形态,历久而弥新。
风调雨顺,纤维手绣,年作为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包含使用价值的民间艺术作品,一般以最直观的方式将自身的独特美感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如新石器时期彩陶上所绘的虫鱼鸟兽图案,皆是以最简洁直接的方式展现事物的实体。自此以后的年画、雕花等民间艺术也是以写实的手法将所见所闻用最直观的表现手法展示出来,与现代的抽象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民间艺术是各种民俗活动的形象载体,其艺术形式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自然、质朴、生命力强等特点。在约定俗成与口传心授中,人们从祖辈那里承袭着民间工艺的技术与范式,也自发地延续着文化中的精神火种,它们是民俗的传统、审美的表达、亦是生活的智慧与美好的祝福。
门神此次展览的第二部分“拓福纳灵”以展品《风调雨顺》《门神》为切入点,分别从传统印刻工艺、年画的“印刻岁月”与潘鲁生瓷板彩绘作品的“瓷韵流华”两方面展开,用朴素直观的选题反映劳动人民的祈愿之情。它们是众多民族文化遗产的缩影,在传达劳动人民心声的同时,也承载着传统民间艺术真正的文化价值。
门神(局部)门神(局部)02印刻岁月
民间的日常总是布满了岁月的啄食,那些斑驳的印记是儿时门上贴的祈福年画,是印有简单花纹的布料衣衫,亦是那栩栩如生、斑斓鲜活的脸谱面具。
民艺收藏-神荼民艺收藏-郁垒民艺收藏-秦琼、敬德、秦叔宝、尉迟恭民艺收藏-灶神民艺收藏-灶神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中国早期的年画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在之后的演变与衍生中逐渐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人们出于崇拜与信仰,画中的形象也从最早的桃符、金鸡、神虎发展到神茶、郁垒,以及关羽、秦琼、尉迟恭等。具有祝福意味的年画一般以大红、大黄等鲜艳色彩绘制,人物生动可爱,富有活力。
民艺收藏-陕西社火面具民艺收藏-陕西社火马勺脸谱民艺收藏-陕西社火马勺脸谱民艺收藏-贵州傩戏、藏族、蚩尤面具年画的制作工艺传承了“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其制作流程中的绘、刻、印、裱均为手工工艺。年画,是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共同对人们精神信仰进行的图像化表达,一印一刷尽是情之所至。年画,亦是民俗文化的图解,更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它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期许,还能从中寻到不同地域所独具的文化个性。
福佑众生,纤维手绣,年天地,纤维手绣,年门神,装置,年门神,装置,年民艺收藏-高密扑灰年画民艺收藏-高密扑灰年画年画不是画,而是融化在人们心里的缕缕情怀。如今,以泥、木、灰等带有大地气息的原生材料为载体,用印与刻的传统技艺创作出的年画仍在民间延续着。
民艺收藏-年画雕版民艺收藏-年画雕版民艺收藏-年画雕版民艺收藏-年画雕版圣贤·孔子,木刻画,圣贤·孔子(局部)03瓷韵流华
民间艺术具有与生俱来的人民性,当光洁无瑕的表面遇上潇洒恣意的彩绘,瓷,便被赋予了更多的灵动与生机。
陶瓷彩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其独有的、旺盛的生命力绵延千年而不息。与一般陶瓷不同,陶瓷彩绘是一种釉上彩瓷,其制作方法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涂上含砷的玻璃白并进行彩绘,再入窑烘烤而成。此技法考验着创作者对色彩和线条的掌控力,物性的自然融合,又为作品赋予了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
元气淋漓(局部),瓷板彩绘,年元气淋漓(局部),瓷板彩绘,年山色鸿蒙·之一,陶瓷,年山色鸿蒙·之二,陶瓷,年民艺收藏-青花鱼盘此次展览展出的《青花鱼盘》是我国沿海地区民间实用瓷器的代表之一,曾是鲁中及胶东地区餐桌上必备的餐具。
细微之处见韵味——民间艺术不是单纯的造型刻画,而是对生活与生命的强烈感受。它的形成与演变既折射出复杂的时代动因,也体现了民间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这种“造物之美”是装点生活的意趣之享,也是精神信仰的恒久坚持。
我们下期再会。
眼缘艺志第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