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史上的新高峰明代十竹斋画谱,

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绘画形式的一种,主要是用刀具或化学药品等在版上刻出、蚀出画面,再复印于纸上。

对中国来说,木刻版画的历史十分悠久,古代的版画大多古朴俊秀,换言之,就是颜色单调。一直到元以后,套印技术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单调的局面。尤其是明清时期,是版画的高峰时期,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以及大量的优秀作品,影响尤为深远。

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胡正言年在安徽出生,是一个大胆革新的艺术创作家。他因为家中院子里种植了十余株竹子,所以将住处取名为“十竹斋”。

胡正言所主持雕版印刷的《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也是所有从事版画研究的人都离不开的名作。

郑振铎曾高调盛赞:“十竹斋所刊画谱、笺谱、纤妙精雅、旷古无论实臻彩色版画最精至美之境,已跻彩色版画至高之界。”

《十竹斋画谱》分为《书画谱》、《竹谱》、《墨华谱》、《石谱》、《翎毛谱》、《梅谱》、《兰谱》、《果谱》等八大类,每谱中大约有40幅画,一图一文,总共幅画和件书法作品。

该谱所运用的版彩色套印技术将中国古代版画画谱推向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它用饾版法印成,即将画稿勾摹下来,分刻成许多小块刻版,然后根据画面的位置,多次印刷,最后组成彩色画面。

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随心所欲地调节色彩,印出的画面,其浓淡深浅、阴阳向背都能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能达到几乎与原作无异的地步,绘、刻、印达到了完美结合,艺术效果极高。

此法可以说是中国印刷技术上的一个新高峰,对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竹斋画谱》和稍早的《程氏墨苑》及稍后的《芥子园画传》等版画外传后,尤其是在日本,更影响了其闻名世界的‘浮世绘’创作。中、日学者一致认为,日本版画浮世绘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画谱的影响。

于中国本土而言,胡正言的这一版画也极其受欢迎,《门外偶录》说它“销于大江南北,时人争购”,且“不计工价”;“良工汪楷,以致巨富矣”,其中有位叫汪楷的刻工,甚至也因它的销售而暴富。

因为销量好,所以重印翻刻得也多,从明末到清末,《十竹斋画谱》不知道都翻了多少次,因此现在能看见的版本也非常多。

北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首尔大学奎章韩国学研究院等国内外的各馆各所都藏有《十竹斋画谱》。

而且版本繁多,崇祯初印本、清顺治十二年重刻本、清嘉庆二十二年翻刻本,以及除各种时间不详的明清刻本,品质不一,甚至到了难以分辨初始刻本风采的地步了。

不过这些也都侧面说明了《十竹斋画谱》的极高人气。当时胡正言的作品名声显赫,还有人说:“游白门者,不得先生一篆,则必耻以为欠事”,能创下这样的传奇,也是业内相当浓墨重彩的一段历史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38.html